138例腹部外伤病人的急救处理及临床特点分析
发表时间:2011-12-15 浏览次数:433次
作者:姜辉,马云飞 作者单位:宁夏吴忠市医院普外科,吴忠
【摘要】 :为探讨腹部多发伤临床特点,提高诊断率,降低死亡率,对138例腹部外伤病人受伤的原因,损伤的脏器及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132例,治愈率95.7%;死亡6例,死亡率4.3%。腹部外伤原因多样化,应激反应重,伤情变化快,多合并创伤性或出血性休克,死亡率高易漏诊和误诊,对该病的处理较棘手,腹部多发伤一般需手术治疗。
【关键词】 腹部外伤,急救处理, 临床特点
腹部外伤原因多样化,伤情复杂变化快,应激反应重,易漏诊和误诊, 了解其临床特点,对腹部外伤的诊断、急救处理和挽救患者的生命意义重大,现对我科近年来收治的腹部外伤138例患者的急救处理和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科自2005年1月-2007年1月共收治138例腹部多发伤患者,男89例,女49例,年龄15~68岁。闭合性损伤87例,开放性损伤51例,其中脾破裂或包膜下出血52例,肝破裂或包膜下出血41例,小肠或结肠破裂24例,肾挫裂伤11例,腹膜后血肿7例,胃破裂3例。其中腹部多个脏器损伤26例,创伤性休克28例,失血性休克50例。致伤原因:车祸98例,摔伤32例,挤压伤5例,刺伤3例。
1.2 急救与治疗
术前明确诊断28例,拟诊及手术探查98例,有12例误漏诊,在积极抗休克、止血治疗的同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对患者病情充分评估,病情允许的立即做有意义相关检查,争分夺秒行剖腹手术116例,包括行脾切除,胃肠、肝、肾修补或切除,结肠造瘘,后腹膜血肿清除术等,术后严密观察病情,积极抗感染,肠外营养支持治疗。
1.3 结果
全组治愈132例,死亡6例(术前4例),治愈率95.7%,死亡率4.3%。死亡原因:失血性休克4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2例。
2 讨论
2.1 受伤原因多样化
其中以交通事故多见,可能因本地交通繁忙有关。本组受伤原因中车祸占71%(98例)。
2.2 应激反应重
伤情变化快,多合并创伤性或出血性休克,死亡率高。本组患者入院时休克78例,因休克而死亡者4例;休克的主要原因是腹腔内出血,但腹膜后血肿、多发肋骨骨折、长骨骨折、骨盆骨折失血亦起重要作用。另腹部多发伤病人常可能同时存在低血容量休克与心源性休克,在抢救时要注意观察,一旦发现尽早处理。在胸腹多发伤病人中,死亡率增高与休克的发生密切相关[1-2]。因此,入院时积极地抗休克治疗,迅速手术探查止血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和预后。空腔脏器破裂者,休克发生较晚,多数属失液引起的低血容量性休克,如延误诊断,未及时治疗,可发展为感染中毒性休克,可出现发热、腹膜炎体征,如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则后期死亡率高。本组死亡6例(术前4例),死因主要是伤后严重的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其次是MODS。
2.3 容易漏诊和误诊
对于致伤暴力严重、闭合性损伤患者更容易造成误漏诊;本组误漏诊率8.6%。误漏诊原因:(1)对病史、受伤机理了解不清;(2)有些症状及体征早期不明显或早期出血量不多,延误诊断;(3)腹部体征被其它部位损伤掩盖;(4)院前时间短,损伤仅限于解剖损伤面而生理紊乱尚未表现出来。因此,对腹部多发伤者的伤情及体征进行详细的再观察及再评估是十分重要的。
2.4 损伤部位的处理
由于腹部多发伤的部位、严重程度和累及脏器不同,危及生命的严重程度也不同,加之合并症的存在,使疾病的处理更加棘手。因此,在对症处理的前提下,最好能及时处理影响生命体征的原因,做到病因治疗;腹腔多发伤按先止血后修补,抢救生命第一,保留器官第二的原则处置; 肝脏损伤时早期以手术为主,有效止血,彻底清创,防止胆瘘,充分引流; 脾脏损伤手术治疗为主,部分可保守治疗;胰腺损伤则应止血、清创、引流、保留胰腺功能、处理合并伤;小肠破裂均行一期修补或肠切除吻合术;右半结肠、横结肠破裂行一期修补或肠管切除吻合术;左半结肠损伤,如伤口小、腹腔污染轻、穿孔时间短(<6h)则行修补加横结肠预防性造瘘术;如果穿孔时间长、肠管水肿、充血严重、血运差,不论左右结肠均主张先肠造口术或肠外置术处理,待3个月后患者情况好转时再行关闭瘘口。
2.5 腹部多发伤一般需手术治疗
术前明确内脏损伤部位及数目是困难的;本组入院时仅28例得到明确诊断,因此需对患者病情充分评估及观察,尤其注意生命体征、血常规、X线胸片、腹部B超情况,动态观察病情。很多常规检查来不及做时,腹部穿刺、手术探查是诊断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