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普通外科学》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7例诊治体会

发表时间:2011-10-10  浏览次数:633次

  作者:王敬民,刘双  作者单位:桦川县人民医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300

  【关键词】 肠梗阻,腹部手术,炎性肠梗阻

  腹部手术后早期发生的炎性肠梗阻是术后常见并发症,以往这种新类型肠梗阻往往被人们忽视,近年来逐渐得到重视,为了提高对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认识及诊治水平,减少肠瘘、短肠综合征和重症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2000—03~2003—02笔者回顾分析了治疗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7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21例,女16例;年龄11~82岁,平均44.6岁。症状和体征:轻度腹胀7例,重度腹胀30例;轻度腹痛11例,阵发性腹痛26例;恶心31例,呕吐29例;腹部轻压痛30例,腹部压痛不明显7例;肠鸣音减弱12例,肠鸣音消失6例,肠鸣音亢进、偶闻及气过水音19例。腹部X线片均有多处大小不等液气平面,全腹CT检查22例,显示肠腔扩张,肠壁水肿、增厚,肠腔积液、积气,腹腔积液。白细胞增高35例,正常2例。发病前手术类型:阑尾切除术11例,肠粘连松解术5例,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5例,胃癌根治术3例,胃大部切除术2例,胆囊切除术2例,左半结肠切除术2例,宫外孕手术3例,子宫切除术2例,剖宫产2例。发生肠梗阻时间为术后5~9d。

  1.2 治疗方法

  33例经持续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联合抗生素应用、糖皮质激素、外周静脉营养、中药保留灌肠及腹部理疗等综合治疗。20例完全肠外营养。4例经保守治疗7~10d中转手术,其中2例粘连明显无法分离行短路手术、1例部分小肠切除、1例粘连松解肠排列。

  2 结果

  4例再次手术3例出现肠外瘘,死于重症感染,1例粘连松解肠排列术后愈合;33例经保守治疗均治愈,治疗时间为4天~1个月,平均11.6d。

  3 讨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一般是指腹部术后1个月内发生的肠梗阻,发病率为0.69%~14% ,本组发生率5.7%(37/652)。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形成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粘连性肠梗阻,但较少发生肠绞窄。本病主要特点:(1)发生在腹部手术后早期,肠蠕动一度恢复;常于术后3~7d出现肠梗阻症状;(2)症状以腹胀为主,腹痛相对较轻;(3)肠梗阻症状、体征十分典型,但较少发生绞窄;(4)虽有机械性因素,但大多数都是腹腔内炎症所致广泛粘连引起;(5)X线摄片发现多个液气平面,并有肠腔内积液的现象,腹部CT扫描可见肠壁增厚,肠袢成团,肠腔内无显影剂等;(6)保守治疗大多有效,最长保守治疗56d肠梗阻缓解。 一旦早期炎性肠梗阻确诊,立即进行正规的治疗:(1)持续胃肠减压,中药保留灌肠,鼓励下床活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2)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一般采用外周静脉高营养,超过7d者采用完全胃肠外营养,防止分解代谢造成的营养不良;(3)可用生长抑素降低胃肠液分泌,减少肠腔内水分潴留,减轻肠壁水肿,改善肠壁血液循环,加速炎症消退;(4)应用胰岛素可促进肠粘膜对葡萄糖的应用,加速肠功能恢复;(5)肾上腺皮质激素减轻炎症反应,通常剂量为地塞米松5mg静脉注射,每8小时1次,应用1周左右逐渐停药;(6)对白细胞增高、发热、腹膜炎者应用有效广谱抗生素和抗厌氧菌药,防止毒血症;(7)如有白细胞升高、发热、腹痛腹胀加重,局限性压痛、肌紧张,心率加快,出现肠坏死,腹膜炎征象,应及时中转手术。对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基本倾向于先行保守治疗,待炎症控制后,梗阻症状即可解除。在保守治疗中严密观察,耐心等待,严格掌握再次手术指征。本组4例病人尚未出现肠缺血、肠绞窄征象,再次手术后3例出现肠外瘘,死于重症感染,实为沉痛教训。对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在预防上下功夫,手术中操作轻柔,解剖清楚,避免损伤,减少缺血组织,彻底止血,清除腹腔积血、脓液,防止腹腔污染,避免不必要的腹腔引流,关腹前将大网膜铺在切口下方,积极防治腹腔脏器炎症,术后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促进胃肠蠕动恢复,减少静止的肠袢粘连机会。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