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普通外科学》

对1 200例腹部直切口应用无创伤缝线连续皮内缝合方法的观察

发表时间:2011-04-12  浏览次数:407次

  作者:毛琼兰 作者单位:阳山县人民医院,广东 阳山 513100

  【摘要】 目的:探讨腹部直切口应用无创伤缝线连续皮内缝合方法的临床应用。方法:1 200例下腹直切口应用无创伤缝线连续皮内缝方法病例的术后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该方法缝合切口瘢痕小,切口无硬结,术后无线头反应,切口平整成线状,美观,又不用拆线,切口恢复也快,可比传统缝合方法提前2 d~3 d出院。1 190例切口I期愈合,10例是试产失败的产妇,因切口感染而拆开缝线引流,与缝合方法无关。结论:下腹部直切口应用无创伤缝线皮内连续缝合方法采纳了横直切口的优点,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 下腹手术 直切口 无创伤缝线 皮内缝合

  随着剖腹技术的提高和广泛应用以及“B超”、“CT”诊断技术的提高,对剖腹产、妇科手术的治疗日渐增多,又因腹腔镜手术在边远山区未普及使用,使剖腹手术日渐增多,传统的切口缝合是用丝线间断缝合皮肤层,术后易出现丝头反应,引起切口红肿,活动时感觉切口牵拉痛,术后7 d~9 d拆线,愈合后切口缝线出现点状瘢痕,不易被现代女性所接受。下腹部横切口虽然皮肤层容易对合,但术中腹壁上下血管及神经易断裂伤,要充分分离筋膜与肌肉层,分离面积大,易出血,部分剖腹产因胎头过低或胎头高浮出胎困难,暴露术野也没有直切口理想。直切口血管神经损伤少,不用分离筋膜与肌内层,暴露术野理想。为了探讨一种损伤少、瘢痕小,经济、方便又美观的方法,我院从2001年至2007年对1 200例剖腹手术直切口采用无创伤缝线皮内连续缝合,其效果好,患者易接受,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2001年至2007年之间对1 200例妇科、产科下腹部直切口应用无创伤缝线皮内连续缝合进行观察,选用病例均为皮下脂肪小于4 cm,下腹部皱褶不多,无悬垂腹,下腹部正中无手术瘢痕者为对象。其中剖腹产300例,腹式全宫切除500例,宫外孕、卵巢良性肿瘤400例。

  1.2 方法 取下腹部正中线为切口,依据手术需要长约5 cm~12 cm,按常规操作进行手术,常规方法缝合腹壁腹膜层,筋膜层,皮下脂肪,皮下脂肪层缝合要达到彻底止血,不留死腔,针距间隔0.6 cm~0.8 cm,进出针对称,尽量接近皮肤但又不能穿过皮肤层,如果非无菌手术,缝合腹膜后切口用盐水加甲硝唑液冲洗。皮肤层用4个O无创伤缝线连续皮内缝合,缝合时要求在皮肤接近脂肪层,疏密适中,不能太浅,也不能太深,拉紧缝线时切口对合好,上下角打结,线结要埋在脂肪层,打结处皮肤用有齿镊钳夹对合,术后切口压沙袋6 h,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第一天切口换敷料一次,以后隔1 d~2 d换一次,如天气热,切口最好用75%酒精湿敷,下床活动时切口加腹带,术后第5天无发热,血白细胞正常,切口无红肿,无渗液出院。

  2 结果

  1 190例术后切口无红肿,无渗液,切口I期愈合,术后5 d~7 d出院,10例为试产失败产妇,因切口感染而拆线引流,与缝合方法无关。1 190例术后1个月随访,切口瘢痕小,无硬结,切口平整成线状,上下角未触及线结,切口美观,自觉切口无牵拉痛及胀痛,患者满意。

  3 讨论

  传统的切口缝合方法是皮肤层用丝线间断缝合,术后7 d~8 d拆线,因其丝线对切口产生异物刺激,使部分伤口出现红肿现象,术后瘢痕也较大,针眼处形成点状瘢痕,如百足虫,很不美观,又要拆线,不易被现代女性接受,下腹部横切口虽然皮肤层容易对合,但术中腹壁上下血管及神经易断裂损伤,要充分分离筋膜与肌肉层,分离面积大,易出血,部分剖腹产手术因胎头高浮或过低者出胎较困难,暴露术野也没有直切口理想。直切口血管神经少,不用分离筋膜与肌肉层,暴露术野理想,需要延长切口也方便。本文回顾性分析应用无创伤缝线对下腹部直切口连续皮内缝合1 200例,1 190例切口I期愈合,10例为感染性手术,并发切口感染与该缝合方法无关。下腹部直切口应用无创伤缝线连续皮内缝合采纳了横直切口的优点,损伤小、切口愈合快,切口平整成线状,不用拆线,经济、方便、美观,与传统方法比可提前2 d~3 d出院,值得推广应用。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