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普通外科学》

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巨大腰疝1例

发表时间:2010-11-04  浏览次数:809次

  作者:高建军,李明霞,林 江,孙 纲,王 禹,杨 斌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210医院 普通外科,辽宁 大连

  【关键词】 腰疝;修补术

  病人,男,79岁。10年前无意中发现左侧腰部一“鸡蛋”大小肿块,但无明显不适感,未予理会。近年来包块逐渐长大,时有隐痛不适感,遂来院诊治。有“糖尿病”病史,无外伤及重体力劳动史。无慢性咳嗽、便秘、前列腺肥大病史。专科情况:左侧腰部可见局部隆起,第12肋下腰上三角区可触及一约10 cm×10 cm 大小的肿块,质地软,光滑,边界清楚,活动度佳,表面皮肤正常,无压痛,平卧后肿块可手法还纳,腰上三角区可扪及组织缺损及裂隙,咳嗽时有冲击感,站立后肿物复现。B超检查:左腰部“包块”探查见深部筋膜回声连续中断,范围约3.6 cm×4.1 cm,局部见低回声组织膨出,范围约4.7 cm×5.5 cm×1.9 cm,加压后可还纳。诊断:左腰疝。在硬膜外麻醉下行手术治疗,患者取右侧卧位,健侧屈膝、屈髋,腰部垫高,使髂嵴与肋缘尽量拉开。自第12肋脊角下内方腰上三角处斜行切口长约8 cm,切开皮肤、皮下,钝锐结合性分离肌肉、筋膜,见腹横筋膜有缺损,显露疝囊,见疝囊约10 cm×10 cm 大小,疝内容物为肠管及网膜组织,将疝内容物还纳腹腔,见疝环直径约5 cm。间断缝合腹横筋膜,表面覆以Mesh网片并与周围组织间断缝合,再将腹内斜肌和背阔肌边缘缝合,封闭腰上三角,嘱患者增加腹压后疝内容物无突出,逐层缝合,手术顺利,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痊愈出院。

  讨论 腰疝又称背疝可经腰上三角(GrynfelttLesshaft三角)突出,也可经腰下三角(Petit三角)突出[1]。腰上三角的内侧界为骶棘肌外侧缘,外下界为腹内斜肌后缘,上界为第12肋。有时由于下后锯肌在12肋的附着处,与腹内斜肌后缘相距较近,则下后锯肌亦参与构成一个边,共同围成一不等四边形的间隙。此三角区上部无背阔肌覆盖[2]。基底为腹横筋膜,腱膜深面有三条与第12肋平行排列的神经。自上而下为肋下神经、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腱膜的前方有肾和腰方肌。此三角较大,是腹后壁薄弱区之一,腹腔器官可经此三角向后突,形成腰疝。腰下三角内界为背阔肌前缘,外界为腹外斜肌后缘,下界为髂嵴。老年人由于年迈瘦弱或有慢性咳嗽,腰背部肌肉薄弱或萎缩,可引起腰背部肌肉群之间产生裂隙,形成腰疝。也可由于肌肉受损,肌肉断裂或缺损,而形成腰疝。也可由于肾脏手术后组织缝合不良,切口感染从而形成腰疝。原发性腰疝由于初起发病时,症状轻微或症状不典型,患者多误认为腰肌劳损、扭伤而不就诊,而当症状较明显时,多能够明确诊断。腰疝约有10%发生绞窄。一旦腰疝发生绞窄,则肿块不能还纳腹腔,伴有局部的疼痛和肠梗阻症状。需急诊手术治疗。腰疝较小时,多可以明确是自腰上三角或腰下三角疝出。当疝囊较大时则不好确诊,需术中辨认。腰疝需要和腰椎结核引起的寒性脓肿,肾周脓肿,血管瘤等相鉴别。腰疝诊断并不困难,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腰疝较少见,临床医师对其认识不足,易导致误诊和漏诊。腰疝一旦诊断明确,多需要手术治疗。传统术式是Dowd手术,需切除疝囊,利用带蒂肌肉或游离阔筋膜、腰筋膜、臀筋膜等做重叠缝合,填补疝孔,手术创伤大,疼痛剧烈,术后牵拉、压迫感觉明显,且复发率高。本例患者采用无张力修补材料,无须切开疝囊,对组织创伤小,痛苦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经20个月随访未复发。

  【参考文献】

  [1]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22.

  [2] 钱礼,郑树森,张启瑜.钱礼腹部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1.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