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斑息肉综合征致多处肠套叠并肠坏死1例
发表时间:2010-09-29 浏览次数:466次
作者:高建军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210医院普通外科,辽宁大连116021
【关键词】 黑斑息肉综合征 肠套叠 肠坏死
黑斑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近年来临床上不太少见。多因胃肠道出血、腹痛,甚至发生肠梗阻而就诊,我院收治一合并多处肠套叠并肠坏死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病人,男,28岁。48 h 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绞痛,以脐周及下腹部为主,疼痛呈阵发性,无放散,伴恶心,未吐,无发热、胸痛及咳嗽,曾在社区医院对症治疗,效果不佳。症状逐渐加重并且停止排气、排便,故急诊来我院。患者平素体质稍弱,曾有过腹痛、腹胀等类似发作,但症状轻,未予诊治自行缓解。病来饮食欠佳,睡眠尚可,小便量少色深。入院查体:体温37.6 ℃,脉搏110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20/60 mmHg(1 mmHg=0133 kPa)。口唇、口腔黏膜、手足可见散在黑色素斑,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查体无异常发现。腹部情况:腹部膨隆,尤以中下腹为剧,腹式呼吸不受限,未见明显肠形及蠕动波,脐下至下腹正中可触及一约10 cm×20 cm 大小的包块,压痛,反跳痛(±),明显肌紧张。叩诊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震水音阴性,肠鸣音消失。血常规:WBC 15.3×109/L,N 0.705。血浆电解质、肾功正常,凝血功能正常。腹部B超:未见积液,全腹肠管不蠕动,下腹部肠管扩张,张力高,最大直径近6 cm。腹部X片:左上腹积气,伴有多个气液平面。心电图正常。入院后急诊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腹腔内约400 ml 血性渗液,距离回盲部40 cm 可见回肠套叠,长度约50 cm,管径明显增粗,最大直径约10 cm,切开外层肠壁减压,排出稀薄含血性肠内容物约2 000 ml 及大量积气,内套叠的肠管坏死、变黑,将坏死小肠切除,行端端吻合。继续探查见另有两处肠套叠,轻柔手法复位。小肠内可触及多个大小不等的肿物,尤以距离屈氏韧带下20 cm 处空肠内最为明显,直径最大者约2 cm,切开肠壁,见空肠内有菜花样肿物2枚大者直径约2 cm,小者直径约1 cm,质地软,有蒂于其根部予以切除。切除坏死及血运不良小肠约120 cm,剩余小肠约180 cm。手术顺利,术后经消炎、对症治疗痊愈出院。术后病理:小肠增生性息肉伴肠套叠,套叠区组织已经梗死。讨论黑斑息肉综合征又称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1921年由Peutz首先描述,1949年Jegher对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我国自1958年后陆续见到报道。其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具有三个临床特征:(1)特定部位的皮肤、黏膜黑色素斑;(2)胃肠道多发息肉;(3)具有家族遗传性。息肉组织学表现为良性的腺样错构瘤为主,也有增生性息肉。有些息肉显示为恶性病变,癌变率各家报告不一,约为2%~13%[1]。并认为定位于19p上的STK11(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基因是PJS致病基因[2] 。
黑斑息肉综合征胃肠道症状可由息肉的局部刺激引起,如嗳气、腹痛、腹泻等,也可引起胃肠道出血、严重腹痛和肠套叠。患者多在出现并发症时才急诊就医,由于病情急,医生查体可能不全面、不仔细,如未注意特定部位的黑斑,术前确诊可能困难。本例患者有既往腹痛、腹胀病史,口唇、口腔黏膜、手足可见散在黑色素斑,并可触及腹部条索状包块,术前考虑为黑斑息肉综合征所致的肠套叠。术中探查发现三处出现肠套叠,其中最严重套叠肠约50 cm,内套叠肠管已经坏死。另两处由于较轻,所以尚能手法复位。小肠内可以触及多个息肉,尤以套叠处小肠内明显,考虑套叠是由息肉刺激影响肠蠕动所致。因患者为急诊手术,并且小肠内息肉多发,无法一一切除,所以仅将存在较轻套叠部位最大者予以切除,以减少将来套叠发生的可能。并嘱患者定期复查,进一步行肠镜检查,对内镜可见有指征的予以镜下切除或电凝治疗,降低将来梗阻或恶变的发生,对直径>2 cm,广基的息肉予以局部切除或部分肠管切除。如果再次发生梗阻情况要及时就医,防止由于拖延导致肠坏死,短肠综合征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赵鹏,柳建中,董新舒,等.黑斑息肉综合征的治疗[J].中国肿瘤临床,2006,33(4):221.
[2]董克,李波,李本海,等.黑斑息肉综合征六例临床分析[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5,8(4):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