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普通外科学》

普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10-08-30  浏览次数:585次

  作者:李海菊 梁玉岗 李韶霞 作者单位:长治医学院药理教研室(046000) 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药剂科 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信息科

  【摘要】目的:探讨我院普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及合理性。方法:对132例普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2例患者全部使用了抗菌药物,抗菌药物涉及5类20种,其中预防用药126例,占95.5%,治疗用药6例,占4.5%。所有分析病例中单一用药、二联用药和三联用药分别占56.1%、42.4%、1.5%。联合用药基本合理,但存在预防给药时间不当,术后预防用药时间较长及频繁换药等问题。结论:应加强围手术期抗感染药物使用的管理和监督,促进临床医生合理用药。

  【关键词】 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抗菌药物是临床应用范围广、品种较多的一大类药物。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的广泛使用,围手术期患者应用抗菌药物非常普遍,其使用的合理与否对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预防手术部位的感染有重要意义。为了解我院外科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用药现状及合理性,对本院普外科2007年3月出院病例132份进行了调查分析和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调查病例为我院2007年3月份普外科手术病例132份,入选病例均为单一病种,合并其他疾病者排除。入选病例中男性68例,女性64例,年龄在9个月~79岁,平均年龄44.2岁。

  1.2 调查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按入选标准抽取2007年3月份普外科手术病例132份,填写调查表,内容包括科室、入院、出院时间、患者年龄、性别、手术名称、手术时间、抗菌药物种类和名称、用法用量、用药起止时间、手术类别、伤口愈合情况等。

  1.3 统计方法

  所有调查资料经核对后输入计算机,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处理,用描述性分析的方法进行频数和率的计算。

  2 结果

  2.1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

  所有被调查手术病例均使用了抗菌药物,其中预防性用药126例,占95.5%;治疗性用药6例,占4.5%。用药天数最短1 d,最长12 d,平均用药时间6 d。根据给药时间可分为术前、术前0.5 h~1 h、术后用药。不同切口类型给药开始时间及用药天数见表1。

  表1 预防用药时间与手术切口类型的关系(略)

  2.2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在所有病例中,单一用药73例,占56.1%;二联用药56例,占42.4%;三联用药3例,占1.5%,无四联及以上用药。二联用药中主要为甲硝唑与其他抗菌药物的联合使用,见表2。

  表2 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构成比 (略)

  2.3 抗菌药物种类及用药频度

  132份普外科手术病例共用抗感染药物5类20种,其中分别为β-内酰胺类13种(含青霉素类2种,头孢菌素类11种),大环内酯类1种,林可霉素类1种,喹诺酮类3种,硝咪唑类2种。抗菌药物的用药频数前6位的药物是:甲硝唑48例次,头孢替唑41例次,头孢呋辛33例次,头孢唑林12例次,头孢派酮钠舒巴坦钠10例次,青霉素9例次。

  表3 抗菌药物的种类和用药频数(略)

  3 讨论

  3.1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

  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目的是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以及清洁-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等,属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围手术期用抗菌药预防和控制感染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已得到大家的公认[1]。

  根据卫生部制定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相关资料[2,3]:Ⅰ类(清洁)切口在术前0.5 h~1 h(麻醉诱导期)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 h,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导致感染,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 h,必要时延长至48 h;Ⅲ类(污染)切口手术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调查结果显示,本组病例均使用了抗菌药物,但预防用抗菌药物开始给药时间以及预防用药持续时间尚不规范(见表1)。过早开始使用抗菌药物及延长术后给药时间并不能减少手术部位的感染,反而增加细菌耐药性的可能,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甚至肠道菌群紊乱[4~6]。正确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有助于减少手术部位感染,但预防围手术期的感染不应过分依赖于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术中严格的无菌操作及缩短手术时间等在预防术后感染中起重要作用[7]。

  3.2 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合理性

  有资料表明[8],在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若要联用,二联用药即可,三联、四联并无必要。在本组病例中主要为单用药物和二联用药,分别占56.1%,占42.4%。联合用药中主要为预防厌氧菌感染的硝基咪唑类与其他抗菌药物的使用,占38.6%(见表2)。调查发现明显联用不当的病例有5例,主要为头孢菌素的联合应用,例如头孢替唑与头孢唑肟,头孢替唑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头孢替唑与头孢唑林,头孢唑林与头孢哌酮等。以上同类抗生素的联合应用不会增加抗菌谱及抗菌活性,只会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细菌的耐药性及二重感染。

  3.3 抗菌药物的选择

  选择抗生素时要根据手术种类的常见病原菌、切口类别和病人有无易感因素等综合考虑。原则上应选择相对广谱,效果肯定,安全及价格相对低廉的抗菌药物。头孢菌素是最符合上述条件的[2]。所调查病例中主要使用的抗菌药物是头孢菌素类,并且重视厌氧菌的感染(见表3),但仍然存在明显不合理之处。例如主要感染病原菌是葡萄球菌的手术,例如甲状腺、腹外疝等手术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预防用药起点较高;主要感染病原菌是革兰阴性杆菌的手术使用青霉素;无厌氧菌感染的手术使用甲硝唑;个别病例使用昂贵的、超广谱的第三代头孢菌素;频繁换药,在无任何指征情况下使用1 d即换药,且常为第三代头孢菌素与其他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替唑、头孢呋辛之间的更换。

  本次调查研究表明,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与2004年国家制订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规定的还有一定差距。究其原因为部分外科医生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知识缺乏系统掌握,无根据的经验用药较为常见。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会增加细菌的耐药性、患者的经济负担和不必要的医疗资源的浪费。针对这些不合理现象医院应当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的规范管理并定期举办相关知识讲座及学术交流,以促进我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参考文献】

  [1] Fennessy BG, O'Sullivan MJ, Fulton GJ, et al.Prospective study of use of perioperative antimicrobial therapy in general surgery.Surg Infect (Larchmt),2006 ,7(4):355~360.

  [2] 刘 淼.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M].宁夏:大地音像出版社,2004:8.

  [3] Fry DE.Basic aspects of and general problems in surgical infection[J].Surg infection(Larchmt),2001,2(suppl 1):S3.

  [4] 黎沾良.外科感染防治-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1,16(4):248~249.

  [5] 史占军,张亚莉,景宗森,等.规范化与长期应用抗生素预防术后伤口感染的效果对比[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1):57~59.

  [6] 文细毛,任 南,徐秀华,等.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4):241~244.

  [7] 张延霞,陈晓红,盛艳红,等.手术室抗生素使用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8,8(3):179~180.

  [8] 唐志华,曹国建,陈 辉,等.围手术期患者应用抗感染药物的调查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8):917~919.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