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结核误诊为阑尾炎1例
发表时间:2010-06-30 浏览次数:471次
作者:陈晓丽,于利洪 作者单位:361004 福建厦门,厦门警备区医院普外科
【关键词】 肠结核;阑尾炎
肠结核是由结核杆菌侵犯肠道引起的慢性特异性感染,绝大多数继发于肺结核,多与结核性腹膜炎和肠系膜淋巴结结核并存,病变好发部位为回肠末端和回盲部,当临床症状不典型时,易误诊为阑尾炎。现将我院1例肠结核误诊为阑尾炎分析报告如下。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20岁。因反复右下腹疼痛3个月,加重1天入院。曾数次在地方医院按“阑尾炎”予抗感染治疗症状可缓解,但反复发作。入院查体:T 37.8℃,P 86次/min,R 20次/min,BP 110/70mmHg。急性病容,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未见异常;腹肌稍紧张,右下腹压痛明显,无明显反跳痛;肝、脾不大,移动性浊音(—),肠鸣音稍弱。门诊查血常规:白细胞12.1×109/L;中性粒细胞70%;红细胞沉降率30mm/h;尿常规正常;摄X线胸片示心、肺、膈未见异常;B超检查肾、输尿管、膀胱均未见异常。初步诊断: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急诊在硬膜外麻下行阑尾切除术。术中见腹膜明显增厚、水肿,大网膜与肠管粘连,肠管间粘连,阑尾稍充血水肿,行阑尾切除术,进一步探查见回盲部肠管及腹膜上可见数粒绿豆样大小不等的土白色结节,质硬,移动度可。术中取2枚结节送病检,病理报告:结节内可见大片干酪样组织,证实为肠结核。术后予抗感染、抗结核及支持治疗,切口拆线后带药出院,半年后随访患者恢复良好。
2 讨论
肠结核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肺外结核病,是因结核杆菌侵犯肠道而引起的慢性特异性感染。绝大多数继发于肠外结核,特别是开放性肺结核。发病者多为青壮年,女略多于男。肠结核好发于回盲部,其他依次为升结肠、空肠、横结肠、降结肠、阑尾、十二指肠及乙状结肠等处,偶有位于直肠者。主要经口感染,多起病缓慢,呈慢性右下腹钝痛或隐痛,同时伴消瘦、乏力、贫血等消耗性症状。临床上肠结核典型病例的诊断一般无困难。但疾病早期,诊断常有困难,有时X线检查也呈阴性,常因症状不明显或缺乏特征性而易误诊、漏诊。本例病人因病变部位与阑尾解剖部位相似且症状缺乏特异性,故极易造成误诊。因此,对临床腹痛等症状慢性迁延不愈的病人,应详细了解病史,认真查体,不放过任一可疑症状,千万不能满足于单纯阑尾炎的诊断,要考虑到排除肠结核的可能。作为一名专科医生,诊疗过程不能仅满足于患者的某些主要症状或(和)体征进行诊断, 由此导致医生的思维狭窄, 这也是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之一。只有尽可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了解相关疾病的症状和体征,诊断思路不能仅局限于本专业内,不能单一、过分依靠实验室检查,思维局限,要全面系统地询问病史和认真查体,这才是提高疾病诊断率、减少误诊发生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