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普通外科学》

腹腔灌洗非手术治疗上消化道穿孔的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10-04-27  浏览次数:664次

  作者:冯斌

  【关键词】 腹腔灌洗

  试用腹腔灌洗法非手术治疗上消化道穿孔取得一定成效。

  1 资料与方法

  上消化道穿孔病人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40~70岁。发病距就诊时间0.5h~3d。所有病人都符合上消化道穿孔的诊断标准且具有保守治疗的适应证。20例分为保守组和灌洗组各10例。两组采用禁饮食,持续胃肠减压,静脉高营养等保守治疗方式,灌洗组在无腹腔灌洗禁忌证的前提下加用腹腔灌洗治疗。

  腹腔灌洗:取右下腹直肌外侧缘切口,常规消毒,铺巾,局麻成功后,切开长约1cm皮肤,用粗套管针与腹壁呈45°角向内上穿刺腹腔后经套管置入F20三腔并带侧孔的导尿管1根,与皮肤固定1针,敷料包扎。导尿管出口接无菌瓶,入口接液体瓶。用温林格氏液500ml快速灌入腹腔后让患者不断改变体位,半小时后将液体放出,并注意流出液的量。混浊度及有无食物残渣。然后反复冲洗至流出液清亮无杂质为止。然后用甲硝唑500ml加头孢噻肟40以1ml/min的速度缓慢灌入,并保持进出速度相同。腹腔灌洗一般4~5d后拔除。

  2 结果

  腹膜炎症状减轻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灌洗组分别为:(1±1)d、(2±1)d、(3±1)d、(5±1)d,保守组分别为:(3±1)d、(4±1)d、(5±1)d、(10±1)d。保守治疗成功率,治疗组为100%,对照组为90%(1例转手术治疗)。灌洗组无并发症,保守组腹腔脓肿和肠梗组各1例。

  3 讨论

  上消化道穿孔时,消化道内的消化液和食物残渣经穿孔处流入腹腔,刺激腹膜引起化学性腹膜炎。持续腹腔灌洗可以将大量的脓液从腹腔内冲洗出去,并能稀释腹腔内的消化液,减轻腹膜刺激,改善腹膜内环境。同时冲洗液中加用的抗生素可以直接被腹膜吸收,在腹腔内药物浓度高,药效作用时间长,代谢慢,有利于杀灭腹腔内细菌。

  持续腹腔灌洗中应严格掌握适应证,严密观察,严格无菌操作,记录24h灌注量,并与引流量保持出入量平衡,同时进行灌洗液性质和量的动态观察,防止灌洗液滞流引起回流困难。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胃肠功能变化及腹部、肺部体征和尿量的变化。因为虽然林格氏液类似等渗液,在腹部仍部分被腹膜吸收,可有轻度血液稀释变化,也有可能导致肺水肿、脑水肿等水中毒及血钠、血氯及渗透压下降的危险,应每日复查电解质血液分析及动态生化指标等。

  山东省菏泽市立医院普外科(山东菏泽274000)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