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普通外科学》

大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导致肠道改变对预后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0-10-26  浏览次数:472次

  作者:陈心焕,许兆祥 作者单位:(广西钦州市第二人民医普通外科,广西钦州535000;广西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普通外科,广西防城港538021)

  【摘要】 目的 探讨大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导致肠道改变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把4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随机分为EN组23例和肠外营养(PN组)17例。结果 观察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术后第7天尿中乳果糖(L)与甘露醇(M)的比值(L/M)、内毒素、免疫球蛋白A(IgA)指标变化,EN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比PN组明显缩短;术后第7天,两组尿中L/M、血浆内毒素均较术前增高,但PN组L/M、血浆内毒素均较EN组增高明显(P<0.01或P<0.05);两组IgA较术前均有所下降,但EN组下降幅度小于PN组(P<0.01)。结论 大手术后早期EN可明显加速术后的恢复及减少各种并发症。

  【关键词】 手术后医护;肠道营养;肠道改变;消化系统外科手术

  利用肠道自身生理功能的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虽然早在20世纪70年代即引入我国,但由于认识上的局限性,一直发展缓慢,“只要肠道有功能,就应采用EN”的观点虽然早已被人们接受,但真正认识术后胃肠功能的变化,还是20世纪末期的事。1992年Baskin WN报道腹部外科手术后,胃的功能在术后1~2天恢复正常,大肠的功能于术后3~5天恢复正常,而小肠的蠕动、消化、吸收功能在开腹手术后数小时即恢复。Braga M等测得标志胃肠动力恢复的胃肠移行运动复合波(MMC)在腹部中等手术后6h即可出现,为术后早期开始EN提供了理论依据,出现了开始于术后6~24h的“早期EN”概念,对术后早期EN的临床研究与探索的研究表明,术后早期EN在可行时提供营养支持方面完全可以取代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对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减少术后并发症、加速术后的恢复均取得明显效果。现分别从营养、免疫力、肠道屏障及通透性的改变、肠道功能恢复等多方面论述EN的优势。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05年1月~2009年1月于我科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0例,其中男28例,女12例,平均年龄65.5岁。随机分为EN组23例和PN组17例,营养组术中预置空肠营养管。

  1.2 PN与EN方法

  2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术中预置空肠营养管,于术后24h内开放营养管,进行早期EN支持。术后第1天经小肠营养管恒温、均匀泵入5%葡萄糖盐水250ml。术后第2、3天经小肠营养管滴入成品制剂或米汤牛奶500~1 000ml,量及浓度逐渐增加,如出现腹胀腹痛,暂停2~3h,能量不足部分由PN补足。

  1.3 观察检测项目

  术后观察患者的肛门排气、排便时间[1]以及测定反映肠黏膜屏障功能变化及肠黏膜通透性的指标,即尿中乳果糖(L)/甘露醇(M)及血浆中内毒素、免疫球蛋白A(IgA)指标的变化。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比较

  EN组肛门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均比PN组缩短(P<0.01),见表1。表1 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比较(略)

  2.2 两组术后第7天L/M、内毒素、IgA指标变化

  术后第7天两组尿中L/M及血浆内毒素均比术前增高,但PN组比EN组增高明显;IgA水平有所下降,但PN组比EN组下降显著(P<0.01或P<0.05),见表2。表2 两组手术前后L/M、内毒素及IgA检测结果比较(略)

  3 讨论

  EN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比肠外营养组明显缩短,考虑是由于食物刺激胃肠道激活了肠道神经内分泌免疫轴,促进肠道激素和胃激素的合成与释放,加速恢复胃肠分泌和蠕动功能的结果。肠黏膜通透性改变可准确反映肠黏膜损害[2]。测量乳果糖、甘露醇排泄率的比值、血清内毒素的变化均可反映肠黏膜通透性,可作为监测肠屏障功能的有效指标[3]。两组术前尿中L/M 、血浆内毒素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7天,两组尿中L/M、血浆内毒素均较术前增高,但PN组L/M、血浆内毒素均较EN组增高明显(P<0.01);术前EN组及PN组IgA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术后第7天IgA较术前均有所下降,但EN组下降幅度小于PN组(P<0.01)。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体内60% IgA由肠黏膜分泌。当黏膜功能受损时,肠黏膜的分泌功能必将减弱,IgA分泌明显减少,导致全身免疫力下降,从而增加术后感染率。从表2结果显示,术后EN组IgA较PN组下降幅度小,提示EN直接刺激肠道、营养肠道,防止肠道废用性萎缩,促使肠道相关淋巴组织分泌免疫球蛋白,使机体的体液免疫得到保护,进而有利于保持肠道黏膜的免疫屏障[4],提高全身免疫力,增强大手术后机体抵抗力,降低术后并发感染率,从而促进术后病情恢复。

  综上所述,大手术后早期EN通过缩短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促使肠道相关淋巴组织分泌免疫球蛋白、保持肠道黏膜的免疫屏障,可明显减少肠道细菌移位,并显著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营养,从而减少术后感染、吻合口瘘、伤口裂开等并发症,加速术后的恢复,值得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龚龙波,夏红,吕孝鹏,等.贲门癌术后经鼻肠管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1):3701-3703.

  [2]Wildhaber BE, Yang H, Spencer AU, et al. Lack of enteral nutrition-effects on the intestinal immune system [J]. Journal of Surgical Research,2005,123(1):8-16.

  [3]蒋小华,李宁,刘放南,等.健康国人肠黏膜通透性的检测[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1,8(4):233.

  [4]吴旭东,梁继刚,张虹,等.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7,30(12):9.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