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普通外科学》

食管、十二指肠异时性双原发癌1例

发表时间:2009-05-25  浏览次数:912次

作者:马振海,戴冬秋,李世正    【关键词】肿瘤,多原发性?食管肿瘤?十二指肠肿瘤

    多原发癌又称重复癌(multiple primary carcinoma,MPC)是指同一器官或系统不同部位,同时或先后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发癌病灶。其中,又以其出现的时间间隔分为同时性多原发癌(synchronous carcinoma,SC)和异时性多原发癌(metachronous carcinoma,MC)。原发性十二指肠癌发病率较低,仅为0.035%,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0.3%[1],十二指肠作为第二原发癌的多原发癌则更为少见。本院近期收治1例食管、十二指肠异时性双原发癌,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50岁。于2005年6月3日,因食管癌术后2年,饮食少、呕吐1个半月,加重半个月入院。患者于2003年4月18日在我院行下段食管癌根治术,病理诊断:食管下段鳞癌。术后经过对症处理痊愈出院。1个半月以前,患者开始出现呕吐,呕吐物多为隔夜食物,内混有胆汁。治疗后,不见缓解。近半个月以来,症状加重,无法进食。入院时已11d未排大便。辅助检查:①DCS:食道远端与胃在胸腔内吻合,吻合口约1cm,胃未见器质性改变,十二指肠球部及降段充盈35min,十二指肠水平段还未见显示。②肝、胆、脾、胰腺彩超:胆囊内可见点状回声堆积3.47cm×0.76cm无声影。脾门部可见1.23cm×0.94cm弱回声。胆囊回声考虑为浓缩胆汁,脾门回声考虑为副脾。③胰腺增强CT:胰腺实质未见异常,胰管略扩张,胰腺周围脂肪间隙略模糊,胰腺体尾部略饱满。

    初步诊断:十二指肠梗阻。于2005年6月8日在全麻下行开腹探查术,术中见十二指肠水平段近空肠曲处有一肿物,大小约4cm×4cm,已浸透浆膜,取病理送检。患者术中血压不稳定,一般状态较差,行胃空肠吻合术。在距Treitz韧带20cm处提起空肠与胃前壁行侧侧吻合,吻合口长约5cm,吻合口通畅。在胃肠吻合口下方将输入段空肠与输出段空肠行侧侧吻合。吻合口长约4cm。留置氟尿嘧啶于腹腔及肠管内。手术顺利,术后第12天出院。目前状态较好,能正常进食。

    术后病理:光镜下可见团片状瘤细胞,核大深染,异形性明显,诊断为十二指肠低分化腺癌。免疫组化结果:CK(L)(-)CEA少数细胞(+),NSE(-),Chromogranin(-),MDR(-)。

    2  讨  论

    多原发癌的发病率较低,介于0.4%~3.5%之间。视其发生的时间又可分为同时性(≤6个月)和异时性(>6个月)。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及有效治疗方法使癌症患者的生命的延长,多原发癌的发生率有所增加。但其发生的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是多种致癌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性上消化道多发癌大多由于环境污染、诱癌因素和致癌物质增多并长期作用的结果;而异时性多原发癌中再发癌的发生,可能与患者在首发癌根治术后进行化疗和放疗,机体对癌的抵抗力降低,或对癌的易感性增加,或基因突变,或者患者的内分泌失调及精神因素有关[2]。肿瘤患者放疗后第二癌的发生率较高已有许多报道,不仅在照射野内,而且邻近部位或远隔部位也多有发生。有研究认为,照射野内可能以放射线对局部组织DNA的损伤为致癌的主要因素,第二癌潜伏期较长;而照射野外以抑制全身机体免疫功能为致癌的主要因素,第二癌潜伏期较短。王成锋等[3]指出,在女性患者中,雌激素在多原发癌中有重要作用。

    多原发癌可发生在人体的各种器官,但以消化道(胃、大肠、食管)、乳腺为多见。潘源等[4]报道多原发癌在恶性肿瘤中的发生率为0.35%~2.4%,个别报道达15.7%。食管癌发病率较高,病变主要集中于食管中段,并常常伴随其它部位的原发癌同时发生,尤其是头颈部肿瘤和胃癌[5]。

    食管相关性多原发癌,应积极争取根治性手术,不可因存在多发癌肿或第二次患癌而放弃手术。同时,放、化疗也是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尤其是对头颈部肿瘤。Koide[6]等研究显示,食管癌合并其它部位原发癌的预后并不比单纯食管癌预后差,食管原发癌和食管、胃重复癌两类患者的手术死亡率与术后生存率无显著差异。郝纯毅等[7]研究表明,性别、年龄、发病部位等均非影响多原发癌预后的主要因素,而两次发病的间隔时间对预后的影响较大,即间隔时间越短,预后越差。因此,考虑到食管切除术后发生其它原发癌的风险,术后随访内窥镜是十分必要的。

    参  考  文  献

    [1]何三光,葛春林.十二指肠癌的生物学特性与临床[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7,17(10):577578.

    [2]Yokoyama A,Makuuchi H,Ohmori T,et al.Multiple primary esophageal and concurrent upper aerodigestive tract cancer and the aldehyde dehydrogenase2 genotype of Japanese alcoholics[J].Cancer,1996,77(10):19861990.

    [3]王成锋,邵永孚,兰忠民.乳腺癌与多原发癌[J].中国肿瘤临床,2000,27(5):349351.

    [4]潘源,王家仓,梁寒.消化系多原发癌116例临床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2002,24(2):191193.

    [5]夏金荣,缪才良.上消化道多原发癌临床分析[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0,17(2):8090.

    [6]Koide N,Adachi W,Koilke S,et al.Synchronous gastric tumors associated with esophageal cancer: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twenty four patients[J].Am J Gastroenterol,1998,93(5):758762.

    [7]郝纯毅,王怡,黄信孚.121例双原发癌临床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1999,26(7):507510.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肿瘤外科  (辽宁  沈阳  110001)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