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胃出血应用凝血酶加奥美拉唑治疗的临床体会
发表时间:2014-08-05 浏览次数:1329次
残胃出血是患者行胃切除术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预后质量和康复水平。随着残胃出血发生率逐渐上升,临床方面逐渐加大了对残胃出血治疗方法的研究力度。为了进一步研究残胃出血的治疗措施,笔者以84例残胃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凝血酶加奥美拉唑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1月收治的84例残胃出血患者,与残胃出血诊断标准相符。男46例,女38例;年龄26~68岁,平均(44.5±3.5)岁。按照分层法分为治疗组(42 例)与对照组(4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1]:①纳入标准:经诊断,患者均为残胃出血;治疗前未使用其他止血药物;无肝硬化病史;无药物禁忌证患者;依从性好;对于此次研究患者均报以知情及同意态度。②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肝、肾等脏器疾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疾病、传染性疾病患者;哺乳期及妊娠期妇女。
1.3 方法:两组患者治疗前均给予常规治疗,补充血容量,安置胃管。对照组采取奥美拉唑治疗。给予患者奥美拉唑(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4388),初始每天使用奥美拉唑剂量为80 mg,随后每天剂量为40 mg。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凝血酶(上海长城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31022823)治疗。初次使用2 000 U,随后每次使用500 U凝血酶,并添加20 ml氯化钠溶液注入胃管,每6小时1次。患者治疗期间,取平卧位,定时转动体位,确保药物充分接触出血部位。
1.4 观察指标:两组患者治疗期间,需要密切关注血、尿、大便常规隐血等指标。
1.5 疗效判定[2]:出血停止判定标准:血红蛋白下降指数停止,无咖啡色胃液,经检查,大便隐血呈阴性。治疗效果评定:显效:治疗24 h内出血彻底停止;有效:治疗72 h后出血停止;无效:患者治疗72 h后出血症状未改善,需转为手术止血。 1.6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18.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治疗组出现1例头痛,1例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对照组出现2例腹泻恶心,3例头痛,1例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3%;两组患者药物停止后,不良反应消失。
3 讨论
残胃出血是由于患者采取胃大部分切除术时,胃切除不足,使胃酸分泌过多,降低了胃内pH值,减轻了胃黏膜保护因素,导致损伤胃黏膜发生出血症状。在治疗时需抑制胃酸分泌,凝聚血块,有效止血。奥美拉唑可对胃黏膜壁细胞起到选择性作用,对H+-K+-ATP酶活性进行有效抑制,抑制和降低胃酸分泌,使胃内pH值保持在6以上,疗效显著[3]。并且作为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可有效抑制胃酸分泌,速度快,患者在服用药物6 h后药效就起到显著作用,药效长,并可促进血小板聚集,促使凝结血块,止血效果明显。凝血酶可使纤维蛋白原转化纤维蛋白,促使其他血液成分沉淀,使血液凝固,以此达到止血效果。并且凝血酶可促进上皮细胞的有丝分裂,以此增强创伤面愈合效果。在本组研究中,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治疗组在奥美拉唑基础上加用凝血酶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5.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可见,凝血酶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残胃出血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单纯使用奥美拉唑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少,提高了止血效果。综上所述,凝血酶加奥美拉唑治疗残胃出血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止血效果好,值得肯定应用。
4 参考文献
[1] 王胜业.凝血酶加奥美拉唑治疗残胃出血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2):165.
[2] 曾 真.观察凝血酶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残胃出血的临床效果[J]. 医学信息,2013,26(4):45.
[3] 何 春.胃切除术后残胃出血的防治[ J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20):77.
[收稿日期:2014-05-15 编校:苏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