Ⅱ度小耳畸形残耳组织在再造耳修整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14-05-22 浏览次数:995次
小耳畸形是小儿常见的先天性疾病,发病率高[1]。学者们对耳郭再造的方法进行了不断探索,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2-5]。传统方法再造的耳郭在修整时一般都需另取皮肤及软骨等组织游离移植,这不仅会造成供区的损伤,同时会留下瘢痕,而且,如果移植的组织成活欠佳,势必会影响创面的愈合并引起耳甲腔的缩小变形。自2008年1月以来,我们采用双扩张器及单个大扩张器且无需植皮的皮肤软组织扩张法行耳郭再造术[6-7],保留了全部的残耳组织。修整时将残耳组织进行合理设计和分配,转移到再造耳相应部位,无需另取组织移植,不仅可明显改善再造耳外观,还可最大程度地减少再造的耳甲腔后期的挛缩变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共48例。男性30例,女性18例;年龄5.5~20.0岁。均为Ⅱ度小耳畸形:其中右侧小耳畸形28例,左侧小耳畸形16例,双侧小耳畸形4例。
2方法
2.1无需植皮的全耳再造术
选择大容量扩张器,在残耳后乳突区埋置1OO llJ或150nll扩张器1个[7]。在扩张器表面设计3个不同皮瓣,分别用于覆盖支架前外侧、后内侧及颅耳沟区。将支架同定于合适位置后,以乳突区筋膜瓣包裹支架达耳轮缘,再以皮瓣覆盖,完成全耳再造[7]。
2.2残耳组织的处理
全耳再造术后6~12个月酌情行再造耳修整术。①耳屏再造。用亚甲蓝在拟再造耳屏的位置做设计线,M形皮瓣的Ⅴ形开口向后,双侧臂基底连线的长度为再造耳屏基线的宽度。Ⅴ形开口的高度等于M形皮瓣高度的一半,亦等于拟再造耳屏的高度。依设计线切开,在皮下层内分离,形成皮瓣,将皮瓣的两尖端内侧缝合并固定于耳屏基底部中点以再造耳屏。②耳垂转位。在残耳垂上部行倒Ⅴ形切口,并与再造耳耳轮下段外侧的辅助切口形成Z形,切开皮肤,形成皮瓣,交叉缝合,以实现耳垂转位。
2.3利用残耳组织覆盖扩大加深耳甲腔
自切口将多余的残耳软骨及软组织去除,达骨膜表面,扩大及加深耳甲腔。以屏间切迹处残耳垂为蒂,设计一舌形的带部分残耳垂皮肤的残耳皮瓣,将之向耳甲腔前侧转移以覆盖该区域创面,剩余的蒂部在对耳轮边缘的皮瓣向前推进缝合覆盖耳甲腔后侧创面。以碎纱布块填塞并适当加压包扎。术后1周拆线。
3结果
所有患者的残耳皮瓣均成活良好,无一例出现组织坏死。耳垂转移至再造耳下端,再造耳屏外观与对侧正常耳屏较为接近。未出现感染等并发症。随访3~6个月,M形皮瓣再造之耳屏较术后略为缩小,覆盖耳甲腔的皮瓣无明显挛缩,耳甲腔大小基本正常,患者及家属均感满意(图1~4)。
4讨论
小耳畸形患者因外耳的缺如或畸形可出现自卑、社交障碍等心理问题。良好的再造耳郭外形不仅可以恢复患儿的外观,对纠正他们的心理体象障碍也有很大帮助。采用全扩张法全耳再造术的再造耳外形与正常耳大多相近[9],但对其进行再次修整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小耳畸形患者的残耳组织量多较丰富,有学者「lO]主张对其分3段进行利用,下段用于再造耳垂,中段用于外耳道的再造,而上段则可用于耳甲腔的创面覆盖。该方法由于将部分皮肤组织用于覆盖外耳道创面,所以,剩余皮肤组织多不足于覆盖耳甲腔创面,一般需要另取皮片移植以覆盖耳甲腔创面。谢祥等在I期埋置扩张器时将残耳软骨去除,Ⅱ期时将残耳耳垂移位,Ⅲ期时利用保留的残耳皮肤再造耳轮脚或覆盖再造耳修整时形成的创面。该方法因为在型即寸几乎将所有的耳垂皮肤进行转位,所以Ⅲ期时用于覆盖耳甲腔的皮肤往往不足,需要另取皮片游离移植。我们认为,I期时采用双扩张器或1个大容量扩张器扩张出足够的皮肤,Ⅱ期再造时所有支架均采用扩张的皮肤覆盖,保留所有的残耳组织,这样在Ⅲ期耳修整时就有足够的组织可用。由于采用全扩张法行全耳再造,颅耳沟区无须植皮,术后颅耳沟因无挛缩变形而无需切开松解植皮,再造耳自乳突区向前方循环的血运未受影响,这就为合理处理残耳组织提供了保障。通过合理设计,将残耳组织分成蒂部分别在不同方向的4个皮瓣,分别用于耳垂转位、耳屏再造及耳甲腔创面的覆盖,皮瓣的长宽比例符合要求,而且由于耳郭组织系高度血管化组织,含有较多的内皮血管网,对缺血、缺氧耐受力强,所以,耳郭组织的成活率较其他组织移植高:[12-13],故本组患者未出现因皮瓣血运欠佳而坏死的情况。因为耳甲腔的创面覆盖全部采用皮瓣覆盖,所以后期因为皮瓣的挛缩明显较皮片轻微,耳甲腔未见明显的缩小及变形。采用皮瓣再造的耳屏,其术后发生挛缩的概率也较低,随访时再造的耳屏外形变化极小,再造的耳屏外形满意。
Ⅱ度小耳畸形患者残耳组织较为充足,可用于再造耳的修整及耳甲腔的扩大加深,而对于那些残耳组织较小的Ⅲ度小耳畸形患者,该方法则无法采用。而且本方法只有在采用全扩张法,而且再造耳颅耳沟与对侧基本一致的患者中使用。对于那些颅耳沟浅显需要行颅耳沟加深的患者,如果同时行颅耳沟切开松解植皮术,则可能会导致部分残耳皮瓣的坏死,建议分期进行。
参考文献:
[1]朱军,王艳萍,梁娟.1988-1992年全国先天性无耳和小耳畸形发病率的抽样调查[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0,(01):62-64.
[2]庄洪兴,蒋海越,潘博.先天性小耳畸形的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法外耳再造术[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6,(04):286-289.
[3]冀航,胡志奇,高建华.先天性小耳畸形的耳廓再造[J].中国美容医学,2003,(01):92-94.
[4]颜薇,章庆国,刘暾.改良Nagata法耳郭再造术治疗先天性小耳畸形[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2,(04):204-207.
[5]韩雪峰,章庆国,刘暾.先天性小耳畸形两瓣技术的耳郭再造术[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2,(04):196-200.
[6]刘嘉锋,孙家明,张一鸣.双扩张器重叠扩张无需植皮的全耳成形术[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9,(05):347-350.
[7]刘嘉锋,孙家明,李小丹.无需植皮的皮肤软组织扩张法耳廓再造术[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12,(02):115-119.
[8]刘嘉锋,孙家明,张一鸣.四种方法耳屏再造术[J].中华耳科学,2007,(04):411-414.
[9]Park C.Subfascial expansion and expanded two-flap method for microtia reconstruction[J].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2000,(07):1473-1487.
[10]宋业光,陈国璋.同时恢复听力的全耳再造[J].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85,(01):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