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塞米松不同给药途径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4-01-17 浏览次数:853次
突发性耳聋是指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聋,部分伴随有耳鸣或眩晕症状[1]。该病临床常采用综合治疗,近年来地塞米松对突发性耳聋的突出疗效已为临床医师所广为认可,但对于不同用药途径的治疗疗效比较尚存在争议。对此,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照观察鼓室注射与静脉滴注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7月~2012年12月我院住院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86例。全部患者入院后均行耳鼻喉专科检查,符合 2005年济南会议确定的诊断标准[2]。排除标准:年龄≥65岁;入院前未接受其他治疗。经患者知情同意,自愿选择用药途径,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常规给予扩血管、营养神经治疗。观察组:患者取平卧位,耳内镜下经鼓膜缓慢注射地塞米松5 mg,注入后保持患耳朝上头位30 min,嘱患者鼓膜针孔未愈合前外耳道勿进水、避免用力擤鼻动作,隔日注射1次,共5次,疗程为10 d。对照组:地塞米松1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1次/d,4 d后减量至5 mg,疗程10 d。疗程结束时两组患者均接受听力测试,作为最终听阀检查结果。
1.3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相关文献进行临床疗效评价[2]。痊愈:患耳改善至健耳水平或患病前水平,受损频率听阈恢复至20 dB 以内;显效: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改善在30 dB以上;有效: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高15~30 dB;无效:不符合上述指标者。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 s x ± )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临床疗效:疗程结束时,两组患者平均听阀较入院时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80.4%(P<0.05)。见表 2~3。不良反应:观察组仅2例注射过程中出现一过性眩晕,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对照组7例患者血压或血糖轻度升高,发生率为15.2%。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83,P<0.05)。
3 讨论
血管扩张剂、激素及抗病毒药物等联合治疗是目前突发性耳聋临床治疗的有效方案,其中类固醇激素地塞米松的治疗效果已得到较多临床试验的证实[3]。本文研究也发现,临床给药后两组患者平均听阀较入院时约降低7~12 dBHL,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80%,疗效显著。同时,本研究发现,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的治疗总有效率可达92.5%,显著优于静脉给药(P<0.05),其可能机制在于:①鼓室局部治疗符合耳蜗的解剖及生理基础,地塞米松进入内耳通路后可通过扩散、上皮间转运和上皮内转运更好地清除病毒或血循环障碍。②静脉用药受血迷路屏障的影响,易导致药物在内耳的浓度降低,限制了药效的发挥。此外,全身应用地塞米松治疗易诱发轻度水肿、加重糖尿病或高血压病情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达15.2%,临床应用有其局限性[4]。因此,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效果较静脉给药效果更好,且较少不良反应,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4 参考文献
[1] 于多娇,管国芳,张德军,等.穴位注射联合红光照射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J].激光杂志,2012,33(6):69.
[2]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突发性耳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41(8):569.
[3] 诸 琦.鼓室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3):147.
[4] 梁 丹,赖 丹,殷泽登,等.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1(33):4181.
[收稿日期:2013-02-28 编校:苏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