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耳鼻咽喉科学》

心理干预在突发性耳聋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14-01-16  浏览次数:845次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突发性耳聋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89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45)仅用药物治疗及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n=44)除应用药物治疗及常规健康宣教外,进行系统心理干预治疗,治疗前后检测听力。结果:治疗后两组的听力均有所提高,但观察组听力提高更明显(P<0.05)。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性心理干预治疗能明显提高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听力。

[关键词]系统心理护理; 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其确切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患者常因突如其来的生理改变不知所措,由于担心治疗效果和预后,精神创伤较大,资料显示大多数突发性耳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症状[1],如不能及时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将不同程度地影响到疗效和预后。在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的同时,进行心理护理决不可忽视。我科自2011年来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在运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系统心理干预的方法,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4月~2011年12月选择89例均为同期住院患者,发病1~5 d内入院。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其中男22例,女23例,年龄20~59岁,平均43.6岁。观察组44例,男24例,女20例,年龄19~66岁,平均44.5岁。两组基本情况,经统计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仅用药物疗法及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除上述方法外,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针对性的系统心理干预。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听力。治疗结束后,评定疗效。

1.2.2系统心理干预

1.2.2.1焦虑、恐惧:患者因突然失去听力,从有声世界变成听不清,甚至无声世界,而表现为烦躁、易激怒、忧心忡忡、彻夜难眠。针对此种情况,尽量让患者讲出患病的感受,护理人员用简明的语言对病情进行必要的解释,讲述焦虑恐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鼓励患者勇敢面对现实,积极面对生活,采取最佳的生活方式。同时,创造良好舒适的病房环境,尤其保持夜间病房安静,晚上20∶30分停止探视,治疗护理尽量在21∶00前完成,以免干扰患者睡眠。

1.2.2.2抑郁、悲观:部分患者由于早期发病没有引起重视,治疗效果不佳,听力进一步恶化,后悔没有及时治疗,担心影响今后工作、生活。针对此种情况,根据不同的对象选择最佳时机与交流方式,主动与患者交谈,让患者将内心压抑的感受发泄出来。有的放矢地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劝解和安慰。指导患者如何保持正常的心态,增强自信心,从而彻底消除精神压力,选择类似典型范例,现身说法,进行对比性疏导。

1.2.2.3孤独、无助感:患者由于突然丧失听力,阻碍了与周围人群的交流、交往,性格变得孤僻加上住院后接触多为陌生人,更加重了孤独感和无助感。针对此种情况,首先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责任护士要热情接待患者,并主动介绍自己,对患者采用适当的称谓。护士在交流中应注意大声清晰,语调缓慢,必要时配合简单的手势或手语。同时,在不影响患者休息情况下,允许其亲友探视陪护。指导其家属在感情上多关心体贴患者,生活给予照顾,使其保持与原生活环境的联系,激发其生活的信心。

1.2.2.4自卑感:由于患病听不清或听不到别人讲话,影响到与别人交流,担心会受到人家讥笑,表现为行为退缩。针对此种情况,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时要面带微笑,主动亲切地与其交流、沟通,使其心情开朗,帮助其在治疗耳聋的同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患者的诉说,要耐心倾听、解答,可通过手势、笔谈等形式来减轻其心理负担,尽力满足患者的一般生活需求。

1.2.2.5迷茫感:由于知识缺乏,一旦生病往往不知所措,从而产生很多不良心理。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讲解疾病知识,可以通过口头解说、书面宣教等方式,让患者对疾病和治疗有更全面的了解,增强自我保健能力,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1.2.2.6恐惧和疑惑:患者对治疗效果过分急切,经过治疗1个疗程或2个疗程就觉得一点效果也没有,甚至确信不能康复。针对此类情况,首先要向患者耐心细致地讲解治疗的过程及注意事项,告诉患者目前采用的治疗方法是一种非常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手段,但疾病康复需要一个过程,疗效与病情轻重、病程长短、治疗早晚等因素有关,同时也与心情有关,所以治疗效果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应该放松心情,耐心地坚持治疗,效果会越来越明显;而心理着急只会加重病情,对疾病的康复没有一点好处。

1.3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所得数据用均数±标淮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的方法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对照组45例,治疗前后听力变化分别为(66.35±13.26)dBHL和(44.72±11.63) dBHL;观察组44例,治疗前后听力变化分别为(65.22±11.56) dBHL和(30.75±9.12) dBHL。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的听力均有所提高,但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听力提高更明显(t=6.982,P<0.05),说明药物合并系统心理干预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3讨论

目前突发性耳聋治疗措施主要是扩张微血管,改善微循环。而压力大,精神高度紧张恰好是影响血液循环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发现,精神越紧张,焦虑程度越重,听力改善程度越差[2]。本研究组,治疗后两组的听力均有所提高,但观察组听力提高较对照组高;说明护理干预能有效地缓解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各种不良心理情绪,减轻患者心理压力,使患者情绪稳定,态度乐观,积极配合治疗。因此,在药物治疗期间,护士对患者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施行精心、细致的心理护理十分重要。

4参考文献

[1]颜剑光.心理因素与突发性耳聋的护理[J].广州医学院学报,2001,30(3):71.

[2]于圣立.突发性耳聋相关因素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05,27(2):34.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