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耳鼻咽喉科学》

额部折叠双皮岛皮瓣修复颊部洞穿缺损

发表时间:2012-08-17  浏览次数:871次

  作者:杨瑞民  作者单位:河北省廊坊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

  【关键词】 额部皮瓣;缺损;修复

  随着头颈部外科技术的进步,使得修复颊部洞穿性缺损的手段越来越丰富,但是额部皮瓣以其操作方法简单、供区创伤小、色泽、质地与周围组织相近等优点,对面颊部缺损,尤其对其他手术方式修复失败和重度肥胖的患者,是理想的手术修复方法。我科于2008年3月至2011年7月应用额部折叠双皮岛皮瓣修复5例颊部洞穿缺损,获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例中,男1例,女4例;年龄51~70岁。颊部洞穿缺损原因是牙龈癌术后缺损胸大肌皮瓣修复失败1例,颊黏膜癌4例。颊部最大缺损3 cm×4 cm。

  1.2 手术方法

  患者中4例颊黏膜癌患者均进行病灶扩大切除术及同侧功能性颈淋巴清扫术。术后行一期额部折叠双皮岛肌皮瓣修复术,1例胸大肌皮瓣修复失败患者清除坏死组织后同期行额部折叠双皮岛皮瓣修复术,五位患者均按颊部洞穿缺损的面积设计额部皮瓣的大小。首先用美兰标注颞浅动脉及额支的走行。并在前额发际下设计一双倍于颊部缺损的额部皮瓣。将位于颞浅动脉前侧的皮肤切开分离至皮下组织,根据颞浅动静脉的走行,将与额部皮瓣等宽的皮下组织切开,使之形成以颞浅血管及其周围颞浅筋膜等组织为蒂的皮瓣。额部皮瓣制作完成后按照颊部缺损黏膜和皮肤的大小,在皮岛皮肤面适当位置横行切开皮肤至皮下组织,使之形成两块皮岛。制作皮下隧道达颊部缺损的上缘,将额部皮瓣牵引至颊部缺损处,将两块皮岛折叠,分别修复颊部黏膜和皮肤缺损。皮瓣与颊部缺损黏膜和皮肤间断缝合。前额供区植皮,并加压包扎。

  2 结果

  5例患者修复术后皮瓣颜色、皮温正常,无感染。随访6个月~2 年,5例皮瓣完全成活,面部外观恢复较好,功能满意,供区伤口愈合良好。

  3 讨论

  额部皮瓣由皮肤、皮下组织和额肌3部分组成,其血运丰富,血供血管蒂位置恒定,颞浅动脉浅支为主要血液供应动脉,眶上动脉和滑车上动脉是次要血供动脉。额部皮瓣的静脉回流一般均为同名静脉。虽然额部皮瓣血供血管恒定,血运良好,皮瓣成活率高已被公认,但受中线学说的影响,全额皮瓣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1],影响了在临床的推广应用。孙琪等[2]证实在结扎或切除颞浅动脉或颈外动脉的情况下,全额皮瓣的即刻转移仍可全部成活。本文5例患者额部皮瓣进行颊部洞穿缺损修复,均完全成活,为额部皮瓣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临床资料,以期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额部皮瓣在修复颊部洞穿性缺损时较其他修复方法具有优势,主要为:(1)皮瓣血管蒂长,最长为14 cm[3],能较容易的完成面部缺损的修复。(2)不需要显微器械,简单易行。(3)供区创伤小,对供区功能影响小,减轻了患者的痛苦。(4)避免了肥胖患者采用其他方式修复时因皮下脂肪过多造成皮瓣坏死的问题。(5)皮瓣色泽、质地与邻近组织相似,有利于美观。(6)避免了胸大肌皮瓣折叠修复后面颊部出现臃肿[4]。

  为了提高额部皮瓣的成活率,术中应注意术前先用美兰标注颞浅动脉和额支的走行,避免术中血管的损伤。蒂部要有足够的宽度,以保证静脉回流的通畅。皮瓣的长度应保证缺损修复后无张力,张力较大可以造成皮瓣部分坏死[5]。制作隧道宽度要大于蒂的宽度约1 cm左右,避免皮瓣受压影响血液供应,造成皮瓣坏死。

  【参考文献】

  1 邱蔚六.全额及隧道额瓣在口腔额面肿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中华口腔科杂志,1983,18:70.

  2 孙琪,郝平,张辉,等.额部皮瓣在修复上唇缺损中的应用.临床医药实践,2010,19:258-259.

  3 林伟,沈国良,祁强.以颞浅动、静脉为蒂的额部皮瓣修复额面部皮肤缺损.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23:737-739.

  4 翟幼文,周益蕾.额部皮瓣、胸大肌肌皮瓣一期修复颊癌术后巨大洞穿性缺损1例.九江医学,2007,22:28-29.

  5 Salgarelli AC,Cangiano A,Sartorelli F,et al.The bilobed flap in skin cancer of the face.J Craniomaxillofac Surg,2010,38:460-463.

生研界微信
生研界移动端
生研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