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粒细胞在变应性鼻炎合并慢性鼻窦炎的分布特点
发表时间:2012-04-28 浏览次数:714次
作者:崔哲洙,严永峰,崔春莲,金顺吉 作者单位: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 吉林 延吉 133000
【关键词】 嗜酸性粒细胞;鼻窦炎;鼻炎,变应性,常年性
变应性鼻炎合并慢性鼻窦炎患者鼻窦组织体积大,容易患各种慢性疾病,可以推测此类患者中嗜酸性粒细胞的分布有自己的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既患有变应性鼻炎,又患有慢性鼻窦炎(以下简称CSAR)的53例做为研究组,其中男24例,女29例,18~69岁;只患有变应性鼻炎(以下简称 AR)的69例做为第一对照组,其中男39例,女30例,15~77岁;既无慢性鼻窦炎又无变应性鼻炎(以下简称NAR)的鼻炎患者52例做为非变应性鼻炎第二对照组,其中男25例,女27例, 17~66岁。患者术前2周内禁用激素、 抗组胺药物等治疗变应性鼻炎的药物,排除有吸烟史或者其他疾病者。
1.2 方法 用10㎝尺度症状记分方法(10?cm Visual analogue scale)记录患者的鼻塞、 流清涕、喷嚏、 搔痒感。为严格区别变应性鼻炎与非变应性鼻炎,进一步做了如下的调查:即对有打喷嚏、 搔痒感、流清涕及鼻塞等鼻部症状的患者做了变应原体外检测系统MAST系统(HITACHI chemical nondetectable diagnostics, Inc)。皮肤过敏反应检查中粉尘螨或屋尘螨对皮肤过敏反应程度与对组胺的过敏反应比达到100%以上者即(+图 1 鼻黏膜Hansl′s染色后的嗜酸性粒细胞
1.3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2.0 for windows软件行t检验,鼻黏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分成6个级别后用MannWhiteny′s U检验,末梢血中嗜酸性粒细胞与鼻黏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相关比较用Correlste Analyze Spearman顺位相关系统进行统计。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末梢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数 CSAR患者中末梢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数为(297.8±184.9)个/mm3,AR患者的末梢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数为(229.7±255.6) 个/mm3,NAR患者末梢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数为(180.8±150.5)个/mm3。CSAR组与NA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2.2 鼻黏膜表面嗜酸性粒细胞分布程度 见表1。
2.3 末梢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数与鼻黏膜表面嗜酸性粒细胞分布程度比较 CSAR患者中末梢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数与鼻黏膜中嗜酸性粒细胞的分布程度之间无相关关系,见图2。而末梢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数与鼻部症状如鼻塞、流清涕、喷嚏、 搔痒感等的轻重程度无直接相关关系,鼻黏膜表面嗜酸性粒细胞分布与鼻部症状亦无直接相关关系(r=-0.258, P=0.066)。表 1 鼻黏膜嗜酸性粒细胞分布程度*慢性鼻窦炎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中嗜酸性粒细胞数与鼻黏膜嗜酸性粒细胞分布程度之间无相关关系(r=-0.258, P=0.066)
3 讨 论
嗜酸性粒细胞是在呼吸道的过敏反应中分泌主要碱性蛋白、 嗜酸性粒细胞衍生神经毒素、嗜酸性粒细胞过氧化物酶、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等的主要核心颗粒蛋白的分泌中起重要做用。呼吸道哮喘或慢性鼻窦炎患者的被损伤的黏膜上皮细胞中聚集着诸如此类的蛋白质,通过实验证实了鼻黏膜与气管,对肺的上皮细胞活性化的嗜酸性粒细胞与其蛋白质具有毒性, 这些媒介使上皮受损伤,并暴露知觉神经[12]。
目前慢性鼻窦炎的形成原因有很多学说,其中有学者认为慢性鼻炎的反复发作与迁延不愈是重要原因之一。 变应性鼻炎患者的鼻黏膜中可以观察到诸如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大量的炎性细胞[3],而这些炎性细胞的分布程度与具体的临床症状之间是否有直接的关系目前尚不清楚,而变应性鼻炎合并慢性鼻窦炎的鼻黏膜中这些炎性细胞与具体的临应症状是否有一定的关系更不清楚。
本研究证实,变应性鼻炎患者的末梢血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比非变应性鼻炎患者的末梢血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虽然有些增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变应性鼻炎合并慢性鼻窦炎患者的末梢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相比于变应性鼻炎患者的末梢血中的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同样也增多,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
呼吸道过敏性的增加与嗜酸性粒细胞的增加有密切的联系, 嗜酸性粒细胞在变应性鼻炎后期反应中形成对非特异性刺激的过敏性的形成起着重要的做用。Linder等[4]认为,鼻腔冲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与对抗原的组胺的过敏性反应只有轻微的相关性,而Klementsson等[5]认为,鼻腔冲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与鼻腔黏膜的过敏性无法确认。在变应性鼻炎合并慢性鼻窦炎的患者中维持鼻黏膜敏感性功能中嗜酸性粒细胞起什么样的作用目前没有定论, 甚至没有报道,我们试图了解末梢血嗜酸性粒细胞数与鼻黏膜中嗜酸性粒细胞的分布特点,并进一步研究了嗜酸性粒细胞这些特点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 结果发现,变应性鼻炎合并慢性鼻窦炎的患者中鼻黏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呈两种极端,即鼻黏膜中嗜酸性粒细胞没有分布的或分布多的病例多一些,另外整个鼻黏膜中基本都是嗜酸性粒细胞分布的患者也占了很多。 而变应性鼻炎合并慢性鼻窦炎的鼻黏膜中比变应性鼻炎与非变应性鼻炎嗜酸性粒细胞的分布程度较高。 然而变应性鼻炎患者与非变应性鼻炎患者中嗜酸性粒细胞的分布则体现出在鼻黏膜中少量分布的患者较多而大量分布的患者明显少,而且在非变应性鼻炎患者中也有嗜酸性粒细胞分布高的患者并不是很多,即鼻黏膜嗜酸性粒细胞细胞学检查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些信息,但无特异性。
de Graffint Veld等[6]认为,在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的鼻黏膜与鼻腔冲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数与鼻腔黏膜的过敏性具有相关性,认为嗜酸性粒细胞在鼻过敏性的形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讲,在变应性鼻炎的患者中鼻黏膜敏感性的增加最直接的后果是其临床症状的加重, 但是本研究中无论是变应性鼻炎合并慢性鼻窦炎患者还是变应性鼻炎患者以及非变应性鼻炎患者组的末梢血嗜酸性粒细胞数与鼻黏膜嗜酸性粒细胞数分布与具体的临床症状并无直接的相关性。我们考虑到可能是嗜酸性粒细胞在变应性鼻炎合并慢性鼻窦炎的形成与维持其敏感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还不足以直接影响临床症状发生明显的改变。
【参考文献】
[1] 〖ZK(#]Flavahan N A, Slifman N R, Gleich G J, et al. Human eosinophil major basic protein causes hyperreactivity of respiratory smooth muscle. Role of the epithelium[J]. Am Rev Respir Dis, 1988, 138(3):685688.
[2] Bruijnzeel P L, Rihs S, Betz S. Eosinophilic granulocytes and their significance in allergic diseases[J]. Schweiz Med Wochenschr, 1992, 122(6):173180
[3] Pipkorn U. Nasal provocation[J]. Clin Rev Allergy, 1988, 6(3):285302.
[4] Linder A, Venge P, Deuschl H. 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 and myeloperoxidase in nasal secretion as markers of inflammation in allergic rhinitis[J]. Allergy, 1987, 42(8):583590.
[5] Klementsson H, Andersson M, Baumgarten C R, et al. Changes in nonspecific nasal reactivity and eosinophil influx and activation after allergen challenge[J]. Clin Exp Allergy, 1990, 20(5):539547.
[6] de Graafint Veld C, Garrelds I M, Koenders S,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nasal hyperreactivity, mediators and eosinophils in patients with perennial allergic rhinitis and controls[J]. Clin Exp Allergy, 1996, 26(8):903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