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下经鼻腔行腭裂二期修复的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12-04-27 浏览次数:707次
作者:张文山 作者单位:枣庄市立医院耳鼻咽喉科,山东 枣庄277102
【摘要】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用鼻腔组织瓣经鼻腔行腭裂二期修复手术的方法及优越性。方法 2003年9月至2007年8月,我们在鼻内镜下经鼻腔用鼻中隔及下鼻道黏骨膜瓣行腭裂二期修复术11例。结果 11例腭裂二期修复均一次成功,鼻腔通畅,无不适感。结论 鼻腔组织瓣完全能够满足腭裂二期修复的需要。
【关键词】 内窥镜检查;腭裂;黏骨膜瓣;外科手术
ZHANG Wenshan, CAO Guixia, YU Dexian
(Department of Otolaryngology, Zaozhuang Municipal Hospital, Zaozhuang 277102, Shandong, China)
To develop a new way for secondary palatorrhaphy.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1 cases that had undergone secondary palatorrhaphy from September 2003 to August 2007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cured by one operation and felt fine ventilation through their noses. Conclusions Secondary palatorrhaphy through the nasal cavity by nasal endoscopy is effective and the mucoperiosteal flap is unique for the repair.
Key words: Endoscopy; Secondary cleft palate; Mucoperiosteal flap; Surgical procedures, operative 随着鼻内镜鼻窦外科基础及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鼻内镜外科技术迅速发展并已趋于成熟,其内涵较以前更为丰富,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宽[1]。我们在鼻内镜下经鼻腔行腭裂二期修复手术,术中用鼻中隔及下鼻道黏骨膜瓣行修复术,2003年9月~2007年8月,我们共进行了11例手术,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经口腔腭裂修复术后复裂患者11例,其中男9例,女2例, 8~25岁,平均19.5岁,一期手术后3个月~8年,裂隙的前后径0.2~1.0cm,左右径0.2~0.5cm, 其中有8例腭裂漏口位于左侧鼻腔,3例腭裂漏口位于右侧鼻腔,均为单侧,有8例合并鼻中隔偏曲。9例漏口均位于硬腭, 2例漏口偏后,位于软、硬腭交界处。
1.2 手术方法 应用Wolf鼻内镜及影像显示系统,其中7例在局麻下进行,4例在全麻下手术,先矫正偏曲的鼻中隔,鼻中隔切口位于有腭裂漏口侧,尽量靠前,使制作的黏骨膜瓣在扭转时能够覆盖裂隙,手术中注意保护双侧的鼻中隔黏骨膜,不要造成穿孔;然后再制作下鼻道黏骨膜瓣,使黏骨膜瓣的蒂部位于上腭裂隙的外侧边缘,根据裂隙边缘情况,尽量剥离至边缘,然后把下鼻道黏骨膜瓣通过裂隙翻向口腔侧,同时剥离上腭裂隙口腔侧前、后及内侧边缘的黏膜,作移植床,铺平下鼻道黏骨膜瓣,涂耳脑胶,可不必缝合。根据裂隙的大小和位置,再制作鼻中隔黏骨膜瓣,使蒂部位于鼻中隔后上端,将黏骨膜瓣的下缘即上腭裂隙的内侧缘稍向前下方平移,覆盖在裂隙的表面,涂耳脑胶,铺平黏骨膜瓣,碘仿纱条填塞压迫鼻底部。术后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注意口腔清洁。5~7d后取出鼻腔内碘仿纱条,检查见鼻底部及口腔黏骨膜瓣血运好,位置无移动。
2 结 果
11例术后2个月复查,见上腭裂隙完全封闭,鼻腔清洁、通畅,原裸露的鼻中隔及下鼻道的骨面已上皮化;随访6个月~2年,见口腔上腭及鼻底部光滑,均未见复裂及其他异常,患者感觉良好。
3 讨 论
腭裂的发病率很高,腭裂修复术的目的就是恢复腭部的解剖结构,封闭裂隙,使口腔与鼻腔分开,一般经口腔行腭裂修复术;由于各种原因,腭裂术后复裂情况时有发生,其发生率为5%~29%,由于术后复裂的边缘组织菲薄,口腔缺少足够的组织瓣进行修补,经口腔行腭裂二期修复困难较大,并且痛苦大、花费高、成功率低、患者不易接受。随着鼻内镜技术的逐渐成熟,鼻内镜下经鼻腔行腭裂的二期修复手术具有视野好、操作方便、患者痛苦小、花费少、成功率高等优点,患者及其家属易于接受。
鼻底部为口腔的上腭的大部分,硬腭及软、硬腭交界部的裂隙,即鼻底与口腔的穿孔,经过第一次的手术后,口腔已缺少足够的组织瓣,鼻腔能够提供足够大的鼻中隔和下鼻道黏骨膜瓣,并且血运丰富,颈内、外动脉的多个分支从多个方向供应,使鼻中隔黏膜有一个丰富的血管网,有筛前动脉、筛后动脉、上唇动脉鼻中隔支、腭大动脉、鼻后中隔动脉等,在利用鼻中隔黏骨膜瓣时,一般蒂部留于后上方,当黏骨膜瓣制作及扭转时,在其他血管断离的情况下,仍有筛后动脉、鼻后中隔动脉保持血供,不至于影响其血运[2];翻转的下鼻道黏骨膜瓣蒂部较宽,也不易出现坏死的情况。制作的鼻中隔及下鼻道黏骨膜瓣不臃肿,柔韧性好,易于移动、扭转,而且黏骨膜瓣大小合适,取材方便,手术完全在同一术野中进行[3]。鼻内镜下经鼻腔行腭裂二期修复手术,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鼻腔组织瓣完全能够满足腭裂二期修复的需要。我们的11例手术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住院时间短,术后能正常进食,愈合快,痛苦小,费用低,患者及其家属非常满意。
鼻内镜下应用鼻腔组织瓣经鼻腔行腭裂二期修复手术,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所选病例的上腭裂隙不应太宽,我们的病例裂隙宽度均在0.5cm以内;裂隙一定要单侧,如为双侧,可分次进行,待一侧术后愈合、鼻中隔创面上皮化后,再考虑另侧的修复术,但第二次手术一定要仔细,不要造成鼻中隔穿孔;(2)裂隙的部位在硬腭部或软、硬腭交界处,不要太向后,不宜经鼻腔处理软腭裂;(3)鼻中隔黏骨膜瓣制作时,要仔细分离,不要造成鼻中隔穿孔,黏骨膜瓣的宽度和长度的比例在1:3~5最好,它的下边缘一定要切至上腭裂隙的内侧边缘,剥离上腭裂隙口腔侧黏膜,其覆盖部位不要有残存黏膜,使鼻中隔黏骨膜瓣与上腭裂隙鼻腔侧能够严密覆盖,利于愈合;(4)下鼻道黏骨膜瓣不要过度分离,最好有一定的张力,向口腔侧翻转后,一定要剥离或刮除上腭裂隙口腔侧前、后及内侧边缘黏膜,使下鼻道黏骨膜瓣能够与其紧贴,有利于愈合;(5)如果取出鼻腔碘仿纱条后见鼻腔组织瓣位置不好,或有移动,不能完全覆盖裂隙,可在鼻内镜下再行修整,重置碘仿纱条压迫。
鼻内镜及鼻腔组织瓣的应用为我们修复腭裂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