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耳鼻咽喉科学》

咽喉部真菌感染8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2-02-22  浏览次数:648次

  作者:朱永杰  

  【关键词】 咽喉部 真菌感染

  咽喉部真菌感染相对于炎症、结核、肿瘤等较为少见,且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容易被误诊。近年来,由于抗肿瘤化疗、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以及糖皮质激素和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其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本次研究回顾分析8例咽喉部真菌感染患者的诊治过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0年1月至2008年10月青田县人民医院8例咽喉部真菌感染患者,其中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21~68岁,平均(39.52±14.40)岁。其中合并糖尿病、高血压1例,2例为鼻咽癌患者分别在放疗后1个月和6个月,另5例为原发病例。

  1.2 方法 回顾分析8例咽喉部真菌感染病例的临床特征、诊治过程及治疗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8例患者均有咽痛症状,其中6例患者出现咽部干燥刺痛和异物感。5例有不同程度的吞咽疼痛、吞咽困难及咽堵,伴干咳5例、声音嘶哑2例、发热3例。

  2.2 培养+药敏试验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8例患者均取表面膜状物或分泌物做真菌和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真菌培养结果中5例为白色念珠菌感染,3例为曲霉菌感染,对氟康唑、伊曲康唑、制霉菌素均敏感。细菌培养发现溶血性链球菌2例,其余6例无细菌生长。所有病例胸部X线摄片未见异常。血常规检查提示2例白细胞总数和中性增高,其余均在正常范围。

  2.3 临床诊断 5例患者曾被误诊为咽炎、扁桃体炎,经用抗生素等治疗1周以上未见好转,取分泌物镜检可见真菌菌丝和/或孢子,诊断为真菌感染;2例初诊时被怀疑为咽喉结核,1例被怀疑为淋巴瘤。这3例患者在取病理活检同时取其表面膜状分泌物镜检,其中2例活体组织病理检查找到真菌菌丝和孢子,1例报告为慢性炎症,表面分泌物镜检中均找到真菌菌丝和/或孢子而确诊。

  2.4 治疗方法 经病理或分泌物镜检确诊后即予抗真菌治疗。3例症状较轻的患者使用伊曲康唑片200mg口服,每日1次,连续治疗2周;其余5例症状较重者,先给氟康唑针20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10~15 d,后改用氟康唑片200mg口服,每日1次,或伊曲康唑片200mg口服,每日1次,连续治疗2周以巩固疗效。对2例细菌培养阳性的,结合药敏试验结果加用青霉素、头孢曲松钠治疗。口腔局部给0.25%稀碘伏漱口。对症状严重,局部充血水肿明显者加用地塞米松10mg治疗3~5 d。治疗前均检查肝功能,对转氨酶偏高者,治疗1周后复查一次,并适当缩短疗程,所有病例均在用药结束后再次复查肝功能。

  2.5 治疗结果 8例患者均在接受治疗2~3 d后咽痛症状即有减轻、体温下降,7~10 d后咽痛基本消失,体温恢复正常,复查咽喉部白膜消失,充血水肿基本消退,维持治疗1~3周后停药,随访2~6月无复发。1例伴糖尿病、高血压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请内科协助控制血糖、血压。1例在治疗前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均偏高,治疗后第1、2周后复查转氨酶有逐渐增高趋势,考虑患者临床上已基本痊愈,即予停药。1例在疗程结束后复查转氨酶增高,2例均未作特别处理,2周后复查基本恢复至治疗前水平。

  3 讨论

  咽喉部真菌病临床症状多不典型,易造成误诊或漏诊。本次研究中2例被首先怀疑为结核,1例考虑为恶性淋巴瘤,5例被误诊为普通细菌感染,究其原因,可能与其临床表现不典型以及医生对本病认识不足有关。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取表面膜状物、分泌物镜检和培养是确诊的重要手段,显微镜下检查多可见非特异性炎症改变,有时伴干酪样坏死,常能找到真菌菌丝和孢子。而药敏试验的结果可为抗菌药物的选择提供依据。

  真菌是条件致病菌,其致病力一般较弱,健康人咽喉部的真菌多为非致病菌性,在机体免疫机能减退,局部组织损伤抵抗力下降,全身消耗性疾病、代谢性疾病,长期应用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情况下真菌得以大量繁殖,而致继发真菌感染[1]。咽喉部真菌病相对较少见,近十年来呈持续增多趋势,可由鼻腔、口腔等部位发展而来,机体抵抗力下降和局部损伤可为真菌感染创造条件,滥用抗生素可导致正常菌群失调,从而诱发或加重真菌感染[2];恶性肿瘤接受化疗,鼻咽、头颈部肿瘤放疗后使机体免疫机能下降,局部组织抵抗力降低,机体内环境平衡紊乱、菌群失调,真菌得以大量繁殖[3];器官移植、血液透析、艾滋病等[4]常可继发真菌感染。本次研究中2例继发于鼻咽癌放疗后,1例为糖尿病患者,其他病例也大多有不同程度的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滥用情况存在。

  咽喉部真菌病其病原体以念珠菌、曲霉菌、隐球菌多见[5]。本次研究中5例为白色念珠菌感染,3例为曲霉菌感染,与文献报道相近,其中2例伴有溶血性链球菌混合感染。

  咽喉真菌感染的治疗以抗真菌为主,疗程一般为2~4周,可选用抗菌谱广、副作用小的氟康唑、伊曲康唑等治疗。因真菌变异较少,对治疗大多敏感,诊断一经明确,即使未获得药敏试验结果,也应尽早行抗真菌治疗,之后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作适当调整。局部可结合使用稀碘伏、双氧水漱口或抗真菌药溶液冲洗,对局部充血、水肿较严重的可适当加用激素;一些病例常合并细菌感染,抗真菌与抗细菌治疗需同时进行[6],本次研究2例伴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给予配合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抗真菌治疗同时应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尽可能及时停用抗生素、激素,减少诱因,防止复发。

  【参考文献】

  1 游龙贵, 张克辉, 张小安, 等. 咽喉真菌感染误诊临床分析[J].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5,40(5):387-388.

  2 卢东洪, 安慧琴, 陈红跃. 滥用抗生素致喉真菌病3例[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4, 18(6):376.

  3 黄选兆, 汪吉宝. 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1106.

  4 Ondzotto G, Ibara JR, Mowondabeka P, et al. Cervico-facial and ENT symptoms due to HIV infection in tropical area.

  About 253 congolese cases[J]. Bull Soc Pathol Exot, 2004,97(1):59-63.

  5 游龙贵, 张克辉, 张小安, 等. 鼻咽部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J].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8, 43(4):306-307.

  6 蔡勋华, 倪关森, 陈文文. 咽部真菌和细菌双重感染1例[J].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4, 18(3):185-186.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