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耳鼻咽喉科学》

鼻中隔成形加鼻丘黏膜激光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发表时间:2012-01-17  浏览次数:621次

  作者:屈学,陈明星  作者单位:吉林长春,吉林省康复医疗中心耳鼻咽喉科

  【关键词】 鼻炎;激光治疗

  笔者自2005~2007年采用鼻中隔成形加鼻丘黏膜激光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52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2例均符合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1],同时合并鼻中隔偏曲,术前均接受过不同剂量和疗程的抗组胺药、减充血药、肥大细胞稳定剂、皮质类固醇等药物的全身和局部治疗,疗效不佳。其中男20例,女32例,年龄19~61岁,平均29岁,病程2~26年。按诊断记分标准,20例8分,28例7分,4例6分。

  另选择20例同种病例作为对照组,男8例,女12例,年龄20~58岁,平均30岁。其中6例8分,12例7分,2例6分。2组均为住院病例。

  1.2 手术方法 试验组患者取端坐位,用2%丁卡因加1∶1000肾上腺素浸棉片行鼻腔黏膜表面麻醉。先行鼻中隔成形术(保留中隔软骨,有软骨部偏曲者做细条状或楔状切除)。再用2%普鲁卡因(加适量1∶1 000肾上腺素)作鼻丘处浸润麻醉,用激光光纤于双侧鼻丘处作黏膜“#”形划痕深达骨面。3例下鼻甲肥大呈桑葚状改变者作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后凡士林油纱条填塞48 h后取出。对照组仅作鼻中隔成形术。

  2 结果

  术后48 h抽除鼻腔填塞纱条后,全部患者打喷嚏、流清涕、鼻痒症状消失,鼻腔分泌物不多,黏膜肿胀不重。两组患者术后鼻塞及需换药时间约4~7 d,无明显差别。未见鼻腔粘连、鼻中隔穿孔、嗅觉减退等并发症。

  疗效判定以海口标准[1]为依据,按3个月、1年和2年随访3次。试验组术前症状和体征分级总分:10例6分、35例5分、7例4分;术后3个月46例0分、1例1分、1例2分、4例3分;术后1年45例0分、2例1分、3例3分、2例4分;术后2年43例0分、2例1分、1例2分、4例3分、1例4分、1例症状复发,恢复药物治疗(列为无效)。对照组术前总分:3例6分、15例5分、2例4分;术后3个月13例0分、2例1分、5例3分;术后1年9例0分、2例1分、1例2分、4例3分、3例4分、1例5分;术后2年8例0分、2例1分、2例2分、3例3分、3例4分、2例症状复发,恢复药物治疗(列为无效)。

  随访期内用任何药物治疗,症状复发,恢复药物治疗的纳入无效。住院期间2组显效率均为100%。2组术后3个月、1年和2年疗效比较。3个月、1年和2年随访2种方法疗效比较

  3 讨论

  对于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者多年以前就有下鼻甲封闭、鼻丘冷冻等方法,后又有微波治疗等。一般认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伴有鼻中隔偏曲时,应该在药物治疗或免疫治疗前行鼻中隔矫正术。变应性鼻炎与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有关。研究证实[2]筛前神经中有副交感纤维成分,将其切断后可减少鼻腔腺体分泌和降低血管通透性。鼻丘部位有筛前神经分布,切断后可降低副交感神经反射。

  鼻丘部黏膜激光深达骨膜,以保证最大限度地切断该部神经纤维。本资料表明,鼻中隔成形加鼻丘黏膜激光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第1、2年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行鼻中隔成形术的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1997年修订,海口).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134-135.

  2 孙树岩,董震,卜国铉,等.筛前神经与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关系的解剖学研究.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0,25:216-217.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