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耳鼻咽喉科学》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中鼻道与上颌窦的真菌分析

发表时间:2012-01-09  浏览次数:612次

  作者:任许利,张,杰,关红丹,张会芳,宋金玲  作者单位:吉林医药学院,吉林 吉林

  【摘要】 目的 探讨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中鼻道与上颌窦的真菌分布相关性。方法 选择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17例,在无菌条件下取患者同一侧中鼻道与上颌窦分泌物,即行涂片镜检及真菌培养,对比观察结果。结果 17例患者的中鼻道、上颌窦分泌物真菌阳性率分别为64.7%和52.9%,主要为曲霉菌和暗色孢科菌。结论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中鼻道真菌阳性率与上颌窦无明显差异,具有明显相关性。

  【关键词】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 真菌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allergic fungal rhinosinusitis,AFRS)是一类由真菌引起的变应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一系列鼻窦阻塞性病变,并不属于感染性疾病[1]。目前对该病的诊断时多做窦腔分泌物真菌检查采集,而此方法有损伤且不简捷。本研究分析2006~2008年收治的17例AFRS患者,通过对其中鼻道及上颌窦分泌物的真菌分布相关性比较,讨论中鼻道真菌检查作为AFRS诊断标准的准确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7例患者男10例,女7例,平均年龄31.3岁;其中11例鼻塞、流脓涕,5例打喷嚏、大量清水样鼻涕,1例鼻塞伴血涕;11例伴有头痛;8例原有上颌窦穿刺术史,5例有鼻息肉手术史,2例有鼻窦开放术史。前鼻镜检查:12例鼻腔单发或多发鼻息肉,周围污浊样脓性分泌物;并有4例鼻腔可见果酱样黄褐色黏着分泌物;鼻中隔偏曲2例,下鼻甲肥大4例。全部病例均行鼻窦CT扫描,结果显示:单侧或双侧上颌窦窦腔内散在均匀高密度影,似毛玻璃状,伴有不规则钙化及窦壁骨质破坏征象。皮肤试验:均为烟曲霉阳性,2例为(+),10为(++),5例(+++)。

  1.2 标本采集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14 d内均无局部或全身抗生素及类固醇激素应用史。严格按照无菌要求,在同一患者采集同侧的中鼻道、上颌窦2处分泌物。术前采集患者中鼻道的分泌物标本,用棉拭子保持进出均未与鼻腔沾染,擦拭中鼻道部的分泌物。将分泌物分2份,分别做六胺银染色直接镜检和Sabouraud′s培养基真菌培养。术中采集上颌窦分泌物。在局麻加强下行柯陆式手术,采集黏稠污浊的分泌物,并即刻做真菌检查,方法同上。

  17例均采取与上述一致的方法进行采集和培养。每例患者的2处标本均分别做镜检和培养两种检查。六胺银染色直接镜检可确定标本中有无真菌成分;Sabouraud′s培养基置25℃恒温箱内培养2周,观察有无真菌并鉴别菌属。镜检或培养有1处检出真菌即为阳性,最后观察比较结果。

  2 结 果

  17例患者中,8例中鼻道与上窦腔均检出真菌,1例中鼻道阳性上颌窦阴性,3例上颌窦阳性中鼻道阴性,5例中鼻道与上颌窦均未检出真菌。中鼻道真菌阳性率为52.9%(9/17),主要为曲霉菌,其次为双极菌、念球菌。上颌窦真菌阳性率64.7%(11/17),其中7例为曲霉菌属,1例为双极菌,1例为弯孢菌,1例为青霉菌。2组结果经统计学检验(χ2=0.48,P>0.05),没有显著性差异;相关性检验(χ2=4.89,P<0.05),具有明显相关性。

  3 讨 论

  真菌广泛地存在自然界中,其孢子可以随空气流动进入鼻腔,致使许多健康人的鼻腔存在一定量的真菌,此可以认为是一种正常菌属,其检出率一般不超过50%[2]。并且正常健康者与慢性鼻窦炎患者的鼻腔真菌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这说明真菌在慢性鼻窦炎的致病作用是有限的。现已证实,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为免疫性疾病,而非感染性疾病[3]。真菌在发病过程中扮演了抗原而不是病原体的角色。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发病机制复杂,但真菌在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发病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非常明显。

  本研究表明,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中鼻道与上颌窦其分泌物的真菌阳性率没有显著差异,并有明显的相关性。说明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中鼻道真菌与上颌窦的真菌有一定的必然联系,可能原因是真菌同时播散并侵袭中鼻道和上颌窦。在正常健康人的上颌窦中几乎检不出真菌[4],而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多有过敏体质。当真菌随气流种植于中鼻道甚至上颌窦窦口部时,刺激后机体产生变态反应,引起大量嗜酸性粒细胞聚集鼻腔及窦腔黏膜表面,并释放炎症介质,引起鼻腔及窦腔的黏膜水肿,局部阻塞,从而窦内乏氧,更有利于真菌继续大量繁殖。所以中鼻道和上颌窦同时检出真菌时,其菌属是一致的。在发病后还可能因为中鼻道的分泌物主要来源于窦腔的溢出物。

  本研究结果表明,中鼻道真菌的检出率与上颌窦真菌检出率基本一致。这说明在真菌检查时中鼻道真菌检查能得到上颌窦真菌检查相同的效果。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是一种非侵袭性的鼻真菌病,将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从其他鼻窦炎鼻患者中区分开来,对围手术期、手术及术后治疗都非常重要。在术中一定进行彻底清除窦腔内的变应性黏蛋白和真菌,这对防止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术后复发十分重要。由于中鼻道真菌检查无创伤易操作,可以为术前诊断的一个重要指标。

  本研究17例患者才中,8例中鼻道、6例上颌窦的分泌物真菌检查为阴性。其原因可能为分泌物采集量较少,真菌含量不足,致使镜检和培养结果为阴性。真菌的检出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取材操作是否规范、真菌检测方法是否敏感等,致使临床检出率不高、数值不统一[5]。这就妨碍了对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认识,使诸多问题得不到解决。在对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不断深入研究的过程中,真菌检查的试验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 铭,周 兵,刘华超,等.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2,37(3):169171.

  [2] 陶格陶呼,孙文艳.慢性鼻窦炎鼻黏液中真菌的检测[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3,12(25):277278.

  [3] 郝文玮,张 耕.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目前的理论和处理方法[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2002,26(2):113114.

  [4] 钟 诚,张学渊,魏运军,等.60例成人慢性鼻窦炎真菌初步研究[J].重庆医学,2003,32(11):14671468.

  [5] 赵邠兰,李同英.变应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研究进展[J].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2,9(3):184187.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