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鼻窦炎钩突黏膜腺体观察
发表时间:2011-05-19 浏览次数:410次
作者:王晓燕 作者单位:朝阳县人民医院,辽宁 朝阳 122000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钩突内外侧面黏膜腺体的组织病理学差异。方法:对接受鼻内镜手术慢性鼻鼻窦炎16例患者20侧钩突的内外侧面黏膜通过HE 染色、阿利辛蓝过碘酸雪夫(alcian blueperiodic acidschiff,ABPAS)特染、光镜下观察二者组织病理学的不同。结果:慢性鼻鼻窦炎钩突内侧面黏膜固有层中浆液腺面积明显少于外侧面;内侧面黏膜固有层中黏液腺面积明显多于外侧面。结论: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腔黏膜和鼻窦黏膜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是不同的。
【关键词】 慢性鼻鼻窦炎;钩突;黏膜;组织病理学;腺体
选取2006年10月至2007年4月在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接受鼻内镜手术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16例,20侧钩突,对其内、外侧面黏膜腺体面积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16例,20侧钩突,男9例,女7例,左侧9例,右侧11例,年龄15岁~63岁,平均年龄35岁。所有患者术前都未曾使用抗生素和局部鼻喷激素治疗,均有鼻堵、流涕等鼻部症状,病史及各种检查齐全,包括CT、鼻功能、鼻声反射、皮肤点刺试验。
1.2 方法 术中采集标本时,钩突局部不注射麻药,尽量避免钳夹,以免造成黏膜上皮的损伤。取下钩突后辨认好内外侧面,内侧面点墨以示标记,立即用10%甲醛固定,24 h后用解剖小剪刀和镊子小心剔除钩突骨片,沿其内外侧面对折处纵形剪开,分别标记,常规石蜡包埋,连续切片4张,片厚4 μm,分别进行HE染色、阿利辛蓝过碘酸雪夫(alcian blueperiodic acidschiff,ABPAS)特染。用ABPAS特染于20x视野下随机取不相连续的4个视野计数浆液腺、黏液腺、浆黏液混合腺所占的面积,显微镜一侧安装刻度尺,一侧安装细胞计数网格,单位面积为0.25 mm2。应用SPSS11.5版统计软件包中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处理数据。
2 结果
计数浆液腺、黏液腺所占的面积,显微镜一侧安装刻度尺,一侧安装细胞计数网格,单位面积为0.25 mm2。内外侧面 均可见腺体导管开口于上皮,其内含有黏液。内侧面浆液腺面积:(13.192+5.57)×0.25 ×10 mm2~2 mm2;外侧面浆液腺面积:(16.74+ 8.12)×0.25 ×10 mm2~2 mm2;两者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t=2.52,P<0.05)。内外侧面中黏液腺的面积:内侧面:(18.21+11.34)×0.25×10 mm2~2 mm2;外侧面:(14.65+9.96)×0.25×10 mm2~2 mm2;两者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t=2.17,P<0.05)。如表1。
表1 钩突内外侧黏膜腺体面积的比较(略)
3 讨论
3.1 钩突部解剖特点 钩突是进入副鼻窦腔的大门,也是鼻腔参与免疫应答的主要区域,是以鼻息肉多起源于钩突。近年来随着鼻内镜的发展,钩突日益引起耳鼻咽喉科医生的关注[1]。气流通过鼻腔对中鼻道的损害中钩突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钩突分为内侧面,即鼻腔面,也是暴露面,和外侧面,即鼻窦面,也是保护面。本实验主要研究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钩突内外侧面黏膜腺体面积有无差异。正常鼻窦黏膜正常鼻窦黏膜被覆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其间夹居许多杯状细胞,一薄层无细胞的基底膜将上皮层和厚厚的固有层分开,固有层由疏松结缔组织和寄居上皮下表层的淋巴细胞及其他炎性细胞,如浆细胞、巨噬细胞等组成。小岛状的浆液黏液腺被结缔组织细丝分离开来,深层有散在炎性细胞,分泌导管横跨固有层开口于上皮,交感/副交感神经纤维和血管分散贯穿固有层,深层为致密的骨膜[2]。由于鼻和鼻窦的黏膜相连续,且鼻窦炎没有先于鼻炎而典型发展的,无鼻炎的孤立的鼻窦炎亦是罕见的,二者的主要症状均为鼻堵和鼻涕。所以定义为鼻-鼻窦炎。Bhattacharyya[3]强调应用鼻-鼻窦炎这一定义的组织病理学基础是通过观察鼻中隔和筛窦两部位的炎症反应得出结论,且认为是恰当的。
3.2 慢性鼻-鼻窦炎腺体的改变 Mogensen C[4]认为新生儿的鼻部腺体遍布呼吸区,但在后半部分密度下降,出生前所有的腺体都已形成,密度随年龄增长而下降,急性卡他性炎或慢性炎症不能导致腺体的新生。而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慢性鼻窦炎一个突出的病理特征是黏膜下腺数量的明显增加[5,6,7]。
1984年Tos等提出慢性上颌窦炎患者的上颌窦黏膜下腺的密度是正常人的6倍[8]。腺体密度的升高来源于新形成腺体的增加以及腺体本身的扩大,这种改变不仅限于上颌窦,在中鼻甲和钩突也有同样的改变。因此慢性鼻窦炎的普遍现象黏液分泌物的增加有可能由于腺体改变的结果。
Wake[6]、张罗等[1]也同样认为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钩突黏膜下腺体密度升高,主要为浆液腺和黏液浆液腺,黏膜下腺突出特征是含有黏液成分,且黏液浆液腺的密度比浆液腺高。腺泡和导管扩张,有时可见腺泡融合形成“黏液湖”样改变。
3.3 研究结果 本研究表明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钩突内侧面黏膜浆液腺面积明显少于外侧面,而黏液腺面积明显多于外侧面,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钩突上的息肉好发于鼻腔面,除了鼻窦面空间小外,考虑息肉的发生可能与黏液腺的腺体分泌有关。
【参考文献】
[1] 张罗,韩德民.溶菌酶和乳铁蛋白在慢性鼻窦炎钩突黏膜中的表达[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8,33(4),219221.
[2] Nicolas Y,Busaba MD.Correlation Between Middle Turbinate and Ipsilateral Ethmoid Histopathology in Chronic Rhinosinusitis[J].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2006,134:250254.
[3] Bhattacharyya N.Chronic rhinosinusitis:is the nose really involved[J].Am J Rhinol,2001,15:169173.
[4] Mogensen C,Tos M.Nasal glands in newborn infants[J].Rhinology,1977,15(1):3947.
[5] Petruson B.Secretion from gland and goblet cells in infected sinuses[J].Acta Otolaryngol Suppl (Stockh),1994,515:3337.
[6] Wake M,Takeno S,Hawke M.The uncinate process: a histological and morphological study[J].Laryngoscope,1994,104:364369.
[7] AlRawi MM,Edelstein DR,Erlandson RA.Changes in nasal epithelium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chronic sinusitis: a clinicopathologic and electron microscopic study[J].Laryngoscope,1998,108:18161820.
[8] Tos M,Mogensen C.Mucus production in chronic maxillary sinusitis.A quantitative histopathological study[J].Acta Otolaryngol(Stockh),1984,97:15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