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术后术腔处理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1-04-11 浏览次数:528次
作者:李金莲 作者单位: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西 九江 332000
【关键词】 鼻内镜 手术 护理
随着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术后术腔常出现血痂、分泌物积聚、黏膜充血、水肿等不良反应。术后鼻腔局部处理是长期、繁琐而又必须耐心对待的过程,有时需要持续0.5 a甚至更长的时间。为解决上述问题,我院对鼻内窥镜术后术腔处理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80例患者中男114例,女66例, 年龄15岁~67岁,平均年龄31岁,按海口会议分型标准,Ⅰ型26例、Ⅱ型108、Ⅲ型46例。
1.2 方法
患者术后24 h~48 h取出填塞的纱条,每天用1%呋麻滴鼻液收缩鼻腔3 d~5 d,不能超过7 d。术后第4天行鼻内镜鼻腔鼻窦清理,先将1%丁卡因+1%麻黄素棉片用枪状聂上到中鼻道作局部麻醉,然后在鼻内镜下清理术腔的血痂、分泌物、囊泡及肉芽组织等,以促进术腔上皮化,第1个月每周复查一次,第2个月至第3个月每2周1次,以后每个月1次,直至6个月。术后7 d开始行鼻腔冲洗,每天冲洗2次,可根据分泌物的情况逐减改1次/d,只至术腔上皮化且无脓性分泌物时停止冲洗。患者取坐位,靠近接水器,将鼻腔冲洗器橄榄头放在前鼻孔偏向外侧30°~40°并向上与鼻底部成30°~60°角,另一端放在冲洗液中,然后患者一手持鼻腔冲洗器橄榄头端,一手握皮囊,适当均匀用力捏挤皮球,然后放开。如此反复,左右鼻腔交替进行,用盐水冲洗干静后再用配有的药液(0.9%氯化钠注射液200 ml+庆大霉素16万U+地塞米松10 mg+α糜蛋白酶8 000 U)冲洗。最后将鼻腔冲洗器洗净晾干以备下次使用。出院前教会患者正确冲洗并注意:水温不能太冷或太热;冲洗时应先从堵塞严重一侧开始,以免引起鼻咽部液压增高,导致中耳炎;冲洗时勿与患者交谈,以免引起呛咳。清洁干净后的鼻腔局部用伯克纳、曲安奈德或辅舒良等鼻喷剂喷鼻3个月~6个月。将喷鼻剂的喷口对准鼻腔的外上方,喷一下,每天喷2次。
2 结果
180例患者术后术腔上皮化时间,3个月内者147例,6个月内者20例。13例复发,其中3例为多次手术者,反复出现鼻息肉。按海口标准,临床治愈好转Ⅰ型26例(100%),Ⅱ型103例(95.4%),Ⅲ型33例(71.7%)。
3 讨论
鼻内窥镜术后由于术中手术器具损伤,纱条压迫使黏膜表面糜烂,局部血液回流受阻引起黏膜肿胀,并有伪膜形成、窦口、鼻道等处有血性和黏性分泌物,血块血痂堆积。这些物质如不及时清理将影响鼻腔通气功能,影响窦口的引流及黏膜的恢复,时间过久将造成术腔粘连,窦口封闭以至术后复发。鼻内镜术后术腔黏膜的转归分为术腔清洁阶段,黏膜转归竟争阶段,上皮化完成阶段等三个阶段[1]。鼻内镜术后定期清理术腔和鼻腔冲洗是重要的治疗措施,与手术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2]。术后鼻腔鼻窦黏膜充血、肿胀,纤毛运动紊乱,创面纤维素性分泌物渗出形成伪膜,术腔有痂皮、囊泡、肉芽组织等,易造成术腔窦口阻塞,影响鼻腔通气,窦口引流不畅。术后滴1%呋麻液可以收缩鼻腔,保持鼻腔通气功能。清理术腔主要是以清除不易冲洗的血痂及粘稠分泌物、防止鼻腔粘连为目的 。鼻腔冲洗减少术腔结痂,清除残余分泌物以及术中所填塞的止血纱布,促进黏膜修复,保持术腔清洁,维护正常鼻腔功能,加用药物冲洗可起到消炎、消肿、促进分泌物的排出,尤其术后1个月~2个月效果明显。术后用类固醇喷鼻剂喷鼻有助于抗炎、抗水肿,促进分泌物排出,有效地控制囊泡、肉芽和小息肉生长,有助于促进黏膜上皮化。因此鼻内窥镜术后术腔处理尤为重要,行常规术腔滴呋麻液、清理鼻腔、鼻腔冲洗、用类固醇鼻喷剂喷鼻治疗效果好。缩短了临床疗程,提高了治愈率。
【参考文献】
[1]许庚,李源,谢民强,等.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后术腔黏膜转归阶段的划分及处理原则[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9,34(5):302305.
[2]傅敏仪,黄桂球,陈养珍.内镜鼻窦术后鼻腔长期分泌物的合理用药局部冲洗治疗[J].中国内镜杂志,2005,11(3):30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