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氧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09-12-09 浏览次数:752次
高压氧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作者:凌云,朱新臣,石军峰,杨玉坤 作者单位:473000河南省南阳市南石医院脑血管病治疗中心 【关键词】 脑梗死 本研究通过对脑梗死患者高压氧治疗的对照研究,探讨高压氧在脑梗死治疗中的时机、方法和疗效。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系2005年6月~2006年4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9例,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证实。随机分为两组,(1)高压氧组:男25例,女11例;年龄49~80岁,平均(60.4±10.1)岁;病程3 h~6 d,平均(3.1±2.9)d。(2)对照组:男21例,女12例;年龄47~79岁,平均(58.2±11.2)岁;病程2 h~6 d,平均(3.2±2.4)d。两组年龄、性别、病情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以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高压氧组予以高压氧治疗,选用2~2.5 TAT高压氧,每日1次入高压氧仓治疗约60 min,共 30 d。 1.2.2 观察项目 入组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0 d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简式FuglMeyel评价法评测运动功能。疗效评定,(1)显效: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生活可以自理;(2)有效:主要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患肢肌力提高Ⅰ级以上;(3)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变化或加重。 1.2.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治疗前后及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2 结果 2.1 两组BI和FuglMeyel评分的比较 见表1。与治疗前 相比,两组治疗后Bl和FuglMeyel评分显著改善(P<0.05~表1 两组患者BI、FuglMeyel评分的比较.01);与对照组相比,高压氧组改善更显著(P<0.01)。 2.2 两组疗效的比较 见表2。高压氧组总有效率(86.1%)显著高于对照组(60.6%)(P<0.05)。表2 两组患者疗效的比较(3 讨论 脑梗死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溶栓、抗血小板聚集、脑保护剂以及康复治疗等。高压氧治疗脑梗死始于上世纪60年代[1],其机制为高压氧能快速提高组织氧含量和氧储备,增加血氧含量及其弥散距离,且高压氧的“压力效应”有利于侧支循环的开放与建立,对纠正细胞缺氧,尤以纠正发生脑水肿的细胞缺氧效果更显著;并能使血管内皮细胞获得修复和再生所需的临界氧张力达2.67~4.00 kPa[2] ,避免缺血半暗带的细胞坏死。本研究对69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组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高压氧组患者给予高压氧治疗,疗程为30 d;与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相比,神经功能恢复及临床疗效显著提高。 脑梗死发病早期如<6 h,脑组织缺血部位的神经细胞缺血缺氧性损伤是可逆性的,8~48 h缺血中心部位的脑组织发生软化,神经细胞坏死,并在坏死部位周围出现半暗带。对半暗带的神经细胞挽救是减轻卒中后残疾的关键,高压氧治疗可以提高脑组织的氧张力,促进缺血区的代谢,使半暗带神经细胞恢复电活动,进而可减少神经细胞的死亡,缩小半暗带。本项研究对脑梗死患者发病早期给予高压氧与常规治疗同步进行,贯穿于治疗的始终,显示出较好的临床疗效。【参考文献】 [1]黄如训,苏镇培.脑卒中[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04~305. [2]高春锦,杨捷云主编.实用高压氧医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7.19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