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耳鼻咽喉科学》

经鼻内镜黏骨膜下填充术治疗萎缩性鼻炎

发表时间:2010-03-31  浏览次数:442次

    作者:肖志勇    作者单位:福州市第二医院耳鼻咽喉科, 福建 福州 350007     【关键词】  萎缩性鼻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例中,男6例,女14例; 22 51岁,平均34.5岁;病程均在4年以上,最长者达18年,主诉鼻咽干燥者20例,头痛18例,鼻塞16例,嗅觉减退或丧失19例,鼻出血11例,鼻腔呼出恶臭气12例。全部患者的鼻腔黏膜中、重度萎缩,鼻腔内有结痂,黏膜干燥变薄;经保守治疗2年以上无明显效果。

    1.2  手术方法  手术前应用庆大霉素生理盐水冲洗,每日2次,同时滴用1%氧氟沙星溶液,每日3次,至鼻腔内干净,无脓痂。在局部麻醉下取唇龈沟切口,分离黏骨膜,暴露梨状孔边缘,0°鼻内镜下分离鼻腔底部、下鼻道外侧壁、鼻中隔下部的黏骨膜,使黏软骨-骨膜形成袋状,在分离过程中避免发生囊袋破裂,本组病例黏膜袋均一次分离成功,然后将高压灭菌的硅胶海绵块填入袋中,使鼻腔腔隙变小,内镜下观察鼻腔左右腔隙较术前缩窄至2 3?mm,缝合唇龈沟切口,红霉素软膏纱条填塞鼻腔,术后48?h抽出。6 10?d出院,平均住院7.5?d。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鼻咽腔干燥,头痛、鼻出血、鼻痂等症状基本消失;好转:上述症状减轻;无效:上述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2  结  果

    术后2 12个月复查,患者鼻腔均不同程度变窄,鼻腔黏膜较术前红润。鼻腔干燥、鼻塞、头痛、鼻出血等症状明显减轻。鼻腔脓性分泌物、脓痂明显减少或消失。其中,术后2个月随访,显效14例,好转6例。1年随访,显效17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100%。

    3  讨  论

    萎缩性鼻炎保守治疗无效者可接受手术,主要目的在于缩小鼻腔,减少鼻腔水份蒸发,减轻黏膜干燥和结痂形成[1]。手术治疗有鼻腔黏骨膜下填充术、鼻腔外侧壁内移术等,其中鼻腔黏骨膜下填充术采用自体材料如带蒂颊肌瓣植入,异体材料如硅胶棒、羟基磷灰石人工骨颗粒填充,取得较好效果[2]。

    本组病例采用的材料为硅胶海绵,具有一定的排水性,光滑,软硬度适中,便于术中修剪造型,易于适形植入;耐高压,无抗原性,不被组织吸收。术后反应轻,说明该材料的生物组织相容性好。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充分剥离鼻瓣区黏软骨膜 、骨膜,充分分离鼻腔外侧壁、鼻底部、鼻中隔前方的黏软骨膜及骨膜,术中应仔细、谨慎,保证鼻腔黏膜的完整性,防止黏膜袋发生破裂。本组采用鼻内镜下操作,视野清晰,能够有效防止上述情况发生,20例患者黏膜袋均一次分离成功,未发生黏骨膜破裂。填充材料的多少视鼻腔缩窄程度而定,我们的体会是,一般将鼻腔腔隙较手术前缩小2 3?mm即可。

【参考文献】[1] 郑中立,主编.耳鼻咽喉科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8081.

[2] 裴士庚,王延臣,王雪凌,等.羟基磷灰石颗粒黏骨膜下填充术治疗萎缩性鼻炎临床观察[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4,18(8):501501.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