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通与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
发表时间:2010-03-02 浏览次数:566次
作者:刘维扬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是眼科较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病,发病急,病情重,治疗较棘手,预后常不良。笔者自1998年8月以来采用血栓通与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本病3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均按标准 [1] 明确诊断。其中男21例,女11例,均为单眼。年龄26~76岁,平均58.3岁,以45~68岁多见,占25例。病程最短4天,最长3.5个月。就诊时视力最低0.04,最高0.7。伴高血压病史19例,有高血脂者13例,有糖尿病者2例,不明原因者5例。视网膜中央静脉总干阻塞10例,分支静脉阻塞22例,其中以颞上支阻塞为多见,占14例。 1.2 治疗方法 西药:用广西梧州第三制药厂生产的血栓通注射液6ml加入生理盐水40ml,静脉推注,每天1次,同时口服维生素C0.2g,维生素E0.1g,每日3次。中药:当归、生地、赤芍、桃仁、柴胡、枳壳、郁金、桔梗、连翘、槐花各10g,川芎、红花各6g;合并玻璃体积血者,加用三棱、莪术、水蛭各10g;日久体虚加黄芪20g,党参、菟丝子各10g,每日1剂,水煎服。上述中西药均以15日为1个疗程,共用4~6个疗程。对伴随疾病给予相应的内科治疗,如降血压、血脂、血糖等。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治愈:视网膜出血全部吸收或基本吸收,视网膜水肿消退,视力恢复正常或较治疗前提高5行者;显效:视网膜出血大部分吸收,视网膜水肿消退,视力增加2~4行;有效:视网膜出血基本吸收,视网膜水肿消退但视力增加不明显(提高1行或由指数增至低于0.1以下的视力);无效:治疗前后视力及眼底无变化。 2.2 疗效 治愈17例占53.13%,显效8例占25%,有效4例占12.5%,无效3例占9.37%,总有效率90.63%。 2.3 典型病例 患者,男,74岁,因左眼视物不清20余天,于2000年11月6日就诊。眼科检查:视力:左眼0.2,右眼0.8。外眼正常。左眼底:整个视网膜水肿,大量片状、火焰状出血,血管隐没,静脉迂曲怒张,动脉变细,黄斑部水肿,中心凹反光消失,视乳头色红,边界不清。右眼底:视乳头淡红,边界清楚,网膜正常。诊断:左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治疗1个疗程后视力达0.4,眼底水肿明显消退,出血大部分吸收。治疗3个疗程,双眼视力达1.0,眼底出血基本吸收,水肿消失,静脉轻微怒张。随诊2年无变化。 3 讨论 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常由多种因素造成,与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糖尿病、血液高黏度和血流动力学有密切关系 [2] 。祖国医学认为由于七情六欲异常,引起气滞血瘀或气血逆乱,上壅窍道,使眼络阻塞而致病。属中医“暴盲”范畴,其病理关键为血瘀,活血化 瘀法为本症主要治则。笔者采用活血化瘀中药血栓通与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该病32例,总有效率为90.63%。 血栓通是以中药三七为主的复方制剂,具有活血化瘀,扩张血管,改善末梢血管微循环,增加毛细血管的致密度,减少渗漏,可促进病变血管的修复和转归,此外还具有改善血液黏稠度,止血及抗炎,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3] 。中药方剂中,当归、桃仁、红花活血通脉、祛瘀生新,标本兼治;生地清热凉血、生津益阴;赤芍清热凉血止血,活血通络,活中有止,止中有活,血止而不瘀;柴胡、川芎、郁金、枳壳舒肝行气,活血解郁,气行血活而瘀消;连翘、槐花清热止血,消肿散结;三棱、莪术、水蛭破瘀通脉;黄芪、党参、菟丝子益气滋肾,调理气机;桔梗利气行血,载药上行直达病所。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赤芍、川芎、郁金有扩张周围微血管作用,改善局部微循环,进而促进渗出、水肿及瘀血的吸收,增加局部供氧量和营养物质,有利于组织的修复。同时,赤芍、川芎、红花又有降血压的作用,可以改善患者全身情况。桃仁、水蛭具有抗凝和溶血作用,有利于视网膜静脉血栓的溶解和瘀血的吸收。红花具有降低胆固醇、总脂、三酸甘油酯、非脂化脂肪酸的作用,因而能软化视网膜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病灶的修复。当归含大量维生素E和维生素B 12 ,能提高全身的代谢功能,增强免疫力。维生素C可提高末梢毛细血管抵抗力。 采用血栓通与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RVO有较好疗效。一般治疗1个疗程就开始奏效,2~3个疗程视力恢复较满意,且眼底出血及水肿也基本吸收或完全吸收,疗效较巩固。 参考文献 1 宋振英.眼科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571-572.
2 杨钧.现代眼科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459. 3 陈姚若.血栓通治疗玻璃体出血的疗效观察.中西医结合眼科杂志,1995,13: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