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原因慢性咳嗽68例分析
发表时间:2009-06-30 浏览次数:697次
作者:茅月存作者单位:315700 浙江省象山县第一人民医院【关键词】 不明原因 慢性咳嗽 68例 咳嗽是常见呼吸道症状,其中将咳嗽作为呼吸系统表现的唯一临床症状或主要症状、时间超过8周、胸片检查无明显异常者称为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简称慢性咳嗽)[1]。为 探讨慢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现对不明原因慢性咳嗽68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2年11月至2007年6月诊断的不明原因慢性咳嗽68例,其中男39例,女29例,年龄15~78岁。诊断标准:⑴咳嗽为唯一症状或最突出症状;⑵持续时间≥8周;⑶X线胸片未见异常;⑷未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1.2 诊断 (1)诊断程序:按Irwin[2]的解剖学诊断程序,有鼻炎、副鼻窦炎、鼻息肉、慢性咽喉炎,或咳嗽伴有频繁清咽、鼻后滴漏感觉、流涕、咳嗽日重夜轻、口咽部有脓性分泌物或鹅卵石样改变,按图1程序;有经常发作的过敏性鼻炎或过敏性荨麻疹病史、咳嗽日轻夜重以痉挛性干咳为主,有时咳少量白黏痰或胸闷气喘、吸入冷空气烟雾或其他变应原以及运动后咳嗽加重、偶可闻及两肺哮喘音,按图2程序;咳嗽常伴有烧灼痛反酸、吞咽痛、饭后咳嗽、上腹部有灼热感,按图3程序。若无上述任何情形,则按鼻咽部、下呼吸道和胃、食管的顺序检查。(2)诱导痰检查:采用5%高渗盐水超声雾化吸入法,诱导出痰进行细胞涂片,并HE染色,光镜下进行细胞学分析。(3)纤支镜检查:对诊断不明确者,及时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并经镜下刷检找抗酸杆菌或脱落细胞。 1.3 治疗 (1)鼻后滴漏综合征(PNDs):睡前鼻腔滴麻黄碱减少分泌物,联合抗组胺药氯雷他定10mg 1次/d,鼻腔吸入丙酸倍氯米松50μg 2次/d,鼻窦炎者加用抗生素2~4周。(2)咳嗽变异型哮喘(CVA):布地奈德干粉剂200μg 2次d,沙丁胺醇200~400μg 2次/d吸入,共4周。(3)胃食管反流病(GERD):调整生活习惯辅以药物治疗(药物奥美拉唑20mg 2次/d加多潘立酮10mg 3次/d,8周以上)。(4)支气管内膜结核:采用利福平0.45 1次/d,异烟肼0.3 1次/d,乙胺丁醇0.75 1次/d联合治疗9个月。(5)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采用抗炎、祛痰、体位引流等。 2 结果
2.1 病因 本组68例能确定病因64例(94.1%),病因不明4例(5.9%)。病因明确中,单一病因57例(83.8%),二重病因5例(7.4%),三重病因2例(2.9%)。总计77例次慢性咳嗽病因分布:鼻后滴漏综合征26例(33.8%),咳嗽变异型哮喘17例(22.1%),胃食管反流病15例(19.5%),慢性支气管炎7例(9.1%),支气管扩张6例(7.8%),支气管内膜结核2例(2.6%)。
2.2 疗效 治疗后随访2~5个月,明确病因的64例,经病因治疗后,咳嗽均明显减轻或消失,4例原因不明者经对症治疗,咳嗽也有不同程度减轻。
3 讨论 国外大多研究结果表明,鼻后滴漏综合征、咳嗽变异型哮喘、胃食管反流病是慢性咳嗽的最常见原因。因此,本研究诊断程序按此设计,通过详细采集病史和体格检查后先作出疑似诊断,然后作相应检查和治疗。本资料,鼻后滴漏综合征、咳嗽变异型哮喘、胃食管反流病三病因患者占总病因的75.4%,与容朝辉[3]报道一致,而与楚辉等[4]、赖克方等[5]报道不一致,这可能与地区差异有关。 采用解剖学诊断方法的主要缺陷是,即使检查结果阳性,特异性治疗也不一定有效,因为有可能合并其他疾病。在治疗过程中,如咳嗽好转但不能消失,应考虑是否合并其他原因,作进一步检查。本组7例非单种病因咳嗽者,都是检查结果阳性行特异性治疗疗效不佳,再作进一步检查发现另外病因的。10%~20%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胸片可完全正常[6],故对按程序做检查和特异病因治疗后,疗效仍不佳者,应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5,28(11):738~744.
2 Irwin RS, Corrao WM, Pratter MR. Chronic persistent cough in the adult: the spectrum and frequency of causes and successful outcome of specific therapy. Am Rev Respir Dis, 1981, 123(4 pt1): 413~417.
3 容朝晖,沈策.慢性咳嗽56例临床分析.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4):600~602.
4 楚辉,张杰,林隆.慢性咳嗽的临床诊断与治疗.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6,27(1):52~55.
5 赖克方,陈如冲,刘春丽,等.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及诊断程序的建立.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29(2):96~99.
6 Kashyap S, Mohapatra P R, Saini V. Endobronchial tuberculosis. Indian J chest Dis Allied Sci, 2003,45(4):247~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