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患者罗哌卡因麻醉中毒分析
发表时间:2014-09-28 浏览次数:1251次
罗哌卡因(Rop ivaca ine)是继布比卡因之后开发出来的一种长效酰胺类局部麻醉药,它对中枢神经及心血管毒性发生率低,并具有高度感觉、运动神经分离阻滞作用[1]。罗哌卡因在临床手术麻醉中已作为局部麻醉、硬膜外麻醉及各种神经阻滞麻醉等的常用麻醉用药。与布比卡因等麻醉药物相比,虽然罗哌卡因的毒性反应较小,但是关于罗哌卡因麻醉的中毒反应的报道也较为多见,尤其是对于一些机体状态较差高龄手术患者中毒反应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6月采用罗哌卡因作为麻醉用药的2 510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高龄患者发生麻醉中毒反应的规律与特点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月~2012年6月我院手术中使用了甲磺酸罗哌卡因注射液作为麻醉用药的患者2 510例,男1 350 例,女1 160例,年龄18~80岁。2 510例手术患者中,采用表面麻醉182例,局部浸润麻醉418例,硬膜外阻滞麻醉1734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176例。
1.2 方法:对2 510例在手术中使用罗哌卡因的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其中有50例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了麻醉中毒反应,将此 50例出现麻醉中毒的患者按照年龄分为两组,年龄>60岁为高龄组,而年龄≤60岁的定为非高龄组组,其中高龄组共38例,非高龄组12例。两组患者都无酰胺类药物过敏史,且在术前所患疾病及病情分级、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输液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对两组患者在术中出现罗哌卡因中毒反应的程度、例数及用药剂量、用药浓度、操作方法、患者机体状态等可能引起中毒的相关因素等进行观察分析。
1.3 中毒反应程度分级标准[2]:根据长效酰胺类麻醉药物的中毒反应的临床体征,将罗哌卡因麻醉中毒反应程度分为:Ⅰ级中毒(轻度):表现为患者出现多语,烦燥吵闹、头晕目眩,面色潮红、嗜睡、血压升高、脉博增快、痛觉消失等体症;Ⅱ级中毒(中度):表现为患者表现烦燥不安,诉头痛、视物模糊、恶心、呕吐、颜面肌肉震颤及血压升高,但脉博趋向稳定,并伴有缺氧和脊髓刺激症状;Ⅲ级中毒(重度):表现为除具有中毒的体症外,患者由肌肉震颤发展为肌肉痉挛、抽搐、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等。
1.4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17.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间中毒反应发生率及中毒程度比较:在2 510例在手术中使用罗哌卡因作为麻醉药的患者中,其中有50例出现中毒反应,中毒反应发生率为1.99%。在50例中毒反应患者中高龄组患者38例,占总中毒反应构成比为76%;非高龄组患者12例,占总中毒反应构成比为24%,两组中毒反应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和非高龄两组患者在术中出现的罗哌卡因中毒反应都以Ⅰ级中毒为主,都占了超过该组比例的50% 以上,高龄组Ⅰ级中毒发生率为55.3%,非高龄组Ⅰ级中毒发生率为58.3%,两组轻度中毒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Ⅱ级中毒发生率为29.0%,非高龄组Ⅱ级中毒发生率为 33.3%,两组中毒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中发生罗哌卡因Ⅲ级中毒反应的发生率为15.8%,非高龄组中罗哌卡因Ⅲ级中毒反应的发生率为8.3%,高龄组罗哌卡因重度中毒反应的发生率高于非高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影响两组中毒反应发生率的相关因素比较:对采用罗哌卡因麻醉产生中毒反应的患者进行分析,用药过量、用药浓度较大、操作方法不当、患者机体状态较差等都是产生术中发生罗哌卡因中毒反应的相关因素,而通过统计学分析得知患者机体状态差是产生罗哌卡因麻醉中毒的最主要原因,两组患者在机体状态差的情况下,这项因素产生中毒反应占的比例均超过50%,并且高龄组与非高龄组因这项因素产生中毒反应的比例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以说明在术前患者机体状态较差前提下,年龄越大者产生罗哌卡因中毒反应的机率越大。而其他影响产生罗哌卡因中毒的相关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用药过量、手术者操作不当和麻药浓度过高,但高龄组与非高龄组在这三项影响因素中的中毒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2。
3 讨论
3.1 罗哌卡因的中毒反应:甲磺酸罗哌卡因是一新型酰胺类局部麻醉药,它与布比卡因相比具有两个优点:①具有单一镜像体结构,不仅具有酰胺类长效麻醉药作用时间长的优点,而且减少了布比卡因因右旋异构体而产生的毒副作用。②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pKa都是8.2,分配系数115和346,蛋白结合率94% 和95.5%,由此可知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的的起效速率及作用时间基本相同,但罗哌卡因的脂溶性为2.9,布比卡因的脂溶性为 10,罗哌卡因的脂溶性较低,因此罗哌卡因的麻醉作用弱于布比卡因,从而使得罗哌卡因的神经中枢和心脏毒性显著降低[3]。尽管罗哌卡因的毒副作用较小,但是也会产生麻醉中毒反应,罗哌卡因一般经肝脏代谢由肾脏排出代谢产物,达到血药浓度峰值一般在注药后的40 min后,后需3~6 h才会降到低值,作用时间较长[4]。当患者体内罗哌卡因的血药浓度超过了患者本身的耐受程度时,患者便会出现类似于其他长效酰胺类麻药的中毒症状,这是罗哌卡因产生中毒反应的实质。尤其是高龄患者在临床上应用罗哌卡因时有中毒风险,此类报道也较常见到。这是由于高龄患者的心血管贮备能力下降且多数患有心血管疾病,心血管调节能力较差,再加上高龄患者的脊髓及周围神经退行性变,导致对罗哌卡因的药物敏感性增加,从而中毒反应几率增大。
3.2 高龄患者中毒反应:通过临床的使用观察和报道可知,罗哌卡因是一安全性和效能性较为理想的临床麻醉用药,它的中毒反应发生率较低,约为2.5%左右,且多以轻度的中毒反应表现为主,但高龄患者重度中毒反应发生率较高,这与本组中统计的数据大致相符[5]。高龄患者使用罗哌卡因毒反应发生率较高是由于高龄患者的心血管功能代谢状态差,多数伴有高血压、血容量不足等其他并发症。在使用了罗哌卡因后由于交感神经部分被阻滞,迷走神经呈相对亢进状态,因而较易出现心脏毒性,且中毒反应的程度较为严重。
3.3 患者机体状态对中毒反应的影响:患者的机体状态不同可影响患者对药物的吸收、代谢等作用,从而使同一药物对不同患者的毒性反应不同,如本研究显示罗哌卡因的中毒反应多发生于机体状态较差的高龄患者,在高龄组和非高龄组中,患者机体状态差都是术中发生罗哌卡因中毒的最主要原因。因此,在临床使用罗哌卡因时因根据患者实际的身体状况进行合理分析使用以规避风险。
4 参考文献
[1] 刘长慧.罗哌卡因的临产应用进展[J].职业与健康杂志,2007,23(17):1553.
[2] 杭燕南,蒋 豪,庄心良,等.当代麻醉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58.
[3] 陈雪霞,郭艳容,刘丹姝.老年人罗哌卡因麻醉中毒分析及护理对策[J].安徽医药,2008,12(10):988.
[4] 方 力,姚长智.甲磺酸罗哌卡因在老年前例腺手术椎管内联合麻醉的应用[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06,11(9):124. [5] 高林兵.甲磺酸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手术中的应用[J].淮海医药,2006,4(9):264.
[收稿日期:2014-06-21 编校:苏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