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麻醉学》

不同径路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于全身麻醉下的应用观察

发表时间:2014-09-19  浏览次数:1192次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是广泛用于中心静脉压监测、全胃肠道外营养、危重患者抢救用药通道等多种情况的临床常用操作技能,该操作存在一定危险性,因操作不当所致的并发症轻则血肿、感染,重则血气胸、纵膈血肿、神经损伤及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1]。临床上常用颈内静脉穿刺选择路径包括高位颈前、中、后路及低位中、后路等穿刺点,不同穿刺路径对中心静脉穿刺成功率及安全性有不同影响,有研究认为行平环状软骨颈内静脉穿刺效果相对其他穿刺点一次穿刺成功率更高,安全性更好[2],亦有报道认为高位后路颈内静脉穿刺优势更大[3],故本研究对全身麻醉下行平环状软骨颈内静脉穿刺同高位颈后路颈内静脉穿刺两种不同路径穿刺进行比较,以探讨全身麻醉下右颈内静脉最佳穿刺路径。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行心外科手术的200例全身麻醉患者,其中男120例,女80例,年龄14~75岁,体重43~75 kg,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选择平环状软骨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选择高位颈后路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

1.2穿刺方法:患者全身麻醉后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观察组取平环状软骨水平,患者取头低脚高位,仰卧于病床,头部稍偏向对侧,于环状软骨平面触及颈总动脉后在其外侧约0.5 cm处穿刺,针管同患者颈部管状平面间夹角约30°,针头指向同侧乳头,进针约1.5 cm进入颈内静脉,如进针超过2cm未见回血,保持负压退针,至见回血即已入静脉。对照组取高位颈后路,患者平卧后头低15°,朝对侧转30°角,右肩背垫高,以胸锁乳突肌外缘中下1/3处或锁骨上2~3横指处选为穿刺点。

1.3观察指标:记录两组一次穿刺成功例数,穿刺总成功例数,误穿动脉例数及穿刺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例数(88例)及穿刺总成功例数(100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2例和89例)(P<0.05),误穿动脉例数(0)显著低于对照组(13例)(P<0.05),穿刺后两组均未有并发症例数发生,具体情况见表1。

表1两种穿刺路径结果比较[例(%)]

组别例数一次穿刺

成功例数穿刺总

成功例数误穿动脉

例数穿刺后并发症气胸血胸观察组10088(88)100(100)000对照组10042(42)①89(89)①13(13)①00注:相比对照组,①P<0.05

3讨论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可用于连续监测中心静脉压,对术中快速补血、补液及术后长期营养支持均可提供通道,由于右侧颈内静脉相比其他静脉如锁骨下静脉更为表浅,穿刺针误入胸腔引发气胸可能性较低,因此通常选择右颈内静脉作为深静脉穿刺的首选部位[4-5]。由于颈内动静脉在解剖学上的特殊关系,在行颈内静脉穿刺时可能误入颈动脉,全身麻醉穿刺置管时多将患者头部转向对侧,而此时颈内静脉内侧移位后可与颈总动脉紧贴,虽方便术者操作,但极易造成颈总动脉误穿情况发生,影响一次穿刺成功率[6-7]。有研究认为相比高位颈前、中路及低位中、后路等穿刺路径,高位颈后穿刺时更具优势[3,8],但实际情况中由于解剖学原因,选择高位颈后路右颈内静脉穿刺时,第7颈椎平面颈总动脉位于胸锁乳突肌的胸骨附着点之后致使动静脉紧贴,故难以保证一次穿刺成功,而误穿动脉概率增高[9]。本研究发现,选择环状软骨平面行颈内静脉穿刺总成功率为100%,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8%,未有误穿动脉情况发生,相比取高位颈后位穿刺优势明显。两组均未发生气胸、血胸等并发生,表明两种径路右颈内静脉穿刺安全性均相对较高,但综合而言,选择环状软骨平面颈内静脉穿刺成功率更高。

综上所述,全身麻醉下行环状软骨平面右颈内静脉穿刺一次穿刺成功率较高,安全、可靠,可作为全身麻醉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首选。

4参考文献

[1]黄琼.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并发症临床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09,10(11):125.

[2]段宏伟,陆诚,敖翔,等.环状软骨平面颈内静脉穿刺的临床应用研究 [J].麻醉与监护论坛,2004,11(1):15.

[3]匡显发,彭洪.高位后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应用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9):34.

[4]陆利冲,汪小海,李浩,等.浅表超声观察右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的解剖关系及影响因素[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27(11):1083.

[5]李洪涛,石彦,李平昂,等.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教学体会[J].重庆医学,2010,39(8):1009.

[6]金柳辰.不同麻醉下右颈内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比较[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27):95.

[7]秦晓辉,张宏,米卫东.不同穿刺点颈内静脉和颈总动脉解剖关系变化的研究[J].北京医学,2013,35(8):657.

[8]牛强,赵松.中心静脉穿刺新进针点的可行性研究[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ISTIC,2009,30(3):201.

[9]李艳,刘建华,王永华.后入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 386 例分析[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3,(2):134.

[10]梁大顺,廖历兴.中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体会[J].吉林医学,2009,30(13):1362..

[11]王玲彭,洪黎丹.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初步探讨[J].吉林医学,2009,30(24):3127.

[收稿日期:2013-11-25编校:潘宏竹]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