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麻醉学》

芬太尼、丙泊芬用于人工流产镇痛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2-07-16  浏览次数:764次

  作者:彭丽桃   作者单位:614200 四川省峨眉山市红会医院

  【摘要】目的 探讨芬太尼、丙泊芬用于早期妊娠人工流产的镇痛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早期妊娠人工流产中用芬太尼、丙泊芬镇痛100例(观察组)及用一氧化氮镇痛100例(对照组),从麻醉开始到手术结束后病人离院过程中的镇静、镇痛效果,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出血量及人流综合反应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芬太尼、丙泊芬用于早期妊娠人工流产的镇痛率96.00%,一氧化氮用于早期妊娠人工流产的镇痛率50.00%,P<0.01。结论 临床观察表明,芬太尼、丙泊芬在早期妊娠人工流产术中镇静镇痛起效快,效果好,作用时间短,苏醒快,醒后无不良后遗作用,避免了人流综合反应,明显优越于一氧化氮吸入镇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 芬太尼 丙泊芬 人工流产 镇痛

  人工流产是终止避孕失败所致早期妊娠的一项安全有效的措施。如何减轻人流时孕妇的紧张、恐惧和痛苦,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选择一种易被孕妇接受的理想镇痛方法,一直是临床实践探寻的问题。芬太尼、丙泊芬联合在早期妊娠人工流产术中镇静镇痛,可以取得良好效果。现就研究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 2006年10月至2007年10月,自愿要求人工流产且无手术禁忌症的孕妇200例,孕龄为10周内,年龄18—45岁。人工流产适应症和禁忌症见《妇产科学》[1]。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孕妇的年龄、孕周、孕产次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值均>0.05)。手术由同一妇产科医师负责,麻醉由同一麻醉医师负责。

  1.2 观察方法 观察组 孕妇术前禁食4~6小时,手术时,建立静脉通道,常规吸氧,静脉注射芬太尼0.05mg,2分钟后静脉注射丙泊芬,按2.0mg/kg用量。1分钟内入睡,便可操作。人工流产过程中,据疼痛情况可追加用药20~30mg丙泊芬。一般一次用药即可完成手术。术中监测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

  对照组 用50%的一氧化氮和50%的氧气的混和气体吸入麻醉。孕妇于人工流产前1~2分钟,通过面罩深吸气5~7口,吸入气体约3000ml,人工流产过程中据疼痛情况可再吸入气体1~2次。术中监测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

  1.3 观察指标 ①疼痛分级0级,不痛。Ⅰ级,腰腹酸胀,稍感不适。Ⅱ级,腰腹轻微胀痛,可忍受。Ⅲ级,腰腹明显胀痛,伴恶心,出汗,难以忍受。②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血压升高或下降2kpa,脉搏加快或减慢10次/min,血氧饱和度降到90%以下。③出血量以量杯测量计数。④人工流产综合反应受术者在术中、术后出现的心律减慢、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出汗、头晕、胸闷,甚至发生昏厥和抽搐。

  1.4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 结果

  表1 疼痛统计结果(略)

  表2 临床观察指标与结果(略)

  据表一两组数据比较,观察组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x2检验P<0.01。两组镇痛效果差异有显著性。

  据表二两组数据比较,在手术过程中,观察组的血氧饱和度的降低例数、人流综合反应发生例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x2检验P<0.05。两组具有差异显著性。在血压、脉搏、出血量三项指标上,观察组和对照组的x2检验>0.05,差异的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人工流产时的疼痛主要由宫颈的扩张、牵拉和负压吸引时吸管对子宫壁的局部刺激引起。而人流综合反应的发生主要由于宫颈和子宫遭受机械性刺激引起迷走神经兴奋所致,并与孕妇精神紧张,不能耐受宫颈扩张、牵拉和过高的负压有关。因此,术前合理选用镇静镇痛剂,对减少孕妇的痛苦和避免术时术后人流综合反应的发生及其他并发症显得尤为重要。

  芬太尼为阿片受体激动剂,属强效麻醉性镇痛药,等效镇痛剂量仅为吗啡的1/100,具有作用快、持续时间短的特点,静注后1min即发生作用,4min达到高峰,维持镇痛作用17~30min。[2]丙泊芬通过激活GABA受体—氯离子复合物,产生镇静催眠效应,抑制迷走神经反射,中枢性抗恶心、呕吐,半衰期短,30~60s起效,作用时间约10min,苏醒迅速。[3]芬太尼、丙泊芬联合用于无痛人流这种短时间手术起效快,镇静镇痛效果好,苏醒快,醒后无不良后遗作用,避免了人流综合反应,明显优越于一氧化氮吸入镇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乐杰主编.《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6月第5版第434-435

  [2] 樊德厚,王永利 主编.《中国药物大全•西药卷》,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年1月第2版第51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