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麻醉学》

细针与粗针单次腰麻穿刺临床观察的比较

发表时间:2012-04-05  浏览次数:678次

  作者:龚 燕,瞿玉莲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岭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

  【关键词】 肛肠手术;麻醉;粗针;细针;穿刺

  随着肛肠手术的发展,单次腰麻已经成为此类手术的主要麻醉方式,但手术之后头痛、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针对这种情况,我院把原来的7#穿刺针换成了9#穿刺针,在保证术中生命体症平稳,预防和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2月至2010年6月我院收治肛肠外科病人200例,手术时间15-30min,年龄25-40岁,男性89例,女性111例,ASAI级,病人一般情况良好,均无脊柱手术外伤史,头痛史,拟在单次腰麻下行PPH手术。把病人分为两组,A组100人采用7#针头穿刺,B组100人采用9#针头穿刺,两组的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入室后建立静脉通道,接好心电监护,病人左侧卧位,取L3-4间隙穿刺,A组病人采用7#针穿刺,B组病人采用9#针穿刺,两组病人当穿刺确认针尖在蛛网膜下后,拔除针芯,见脑脊液回流后以相同的速度推注0.375%布比卡因10mg,嘱病人平卧,待平面固定确切后,观察麻醉平面,血压下降幅度,手术结束后嘱病人平卧6小时,术后第一、二、三天进行回访观察病人头痛、恶心、呕吐发生率列表进行对比得出统计学结论。

  1.3 观察指标

  表1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00例患者中,A组患者术中麻醉平面偏高,血压波动大,术后头痛、恶心、呕吐并发症发生率高。而B组患者术中麻醉平面安全,血压波动小,术后头痛、恶心、呕吐并发症发生率低。

  2.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的比较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良好ASAI级,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术中情况的比较

  A组患者麻醉平面为T6,而B组为T10。血压波动A组下降18%,B组下降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的比较

  A组病人头痛头晕发生率为13%,而B组病人发生率为2%。A组恶心发生率5%,而B组为1%。A组呕吐发生率为1%,而B组为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单纯腰麻腰骶神经阻滞充分,运动神经阻滞完全,局麻药用量小[1],非常适合诸如PPH这类时间短、范围小的手术的麻醉。在穿刺时使用同等的推注速度推注麻药,细针比粗针药物的扩散速度要慢,使用细针穿刺有效地保证了麻醉的安全平面,血管扩张的范围也相应减少,血压不会波动太明显。腰麻术后头痛(PDPH)的原因是脑脊液丢失至硬膜外腔,致颅内压降低,一些疼痛敏感的颅内神经、血管因失去脑脊液的支持而受牵扯,因而产生头痛。头痛可持续数天,甚至数周[2],症状多发生在术后3天内,头痛位置不定,以额、枕、眼后等处为多,疼痛常为搏动性,平卧可减轻,起立或摇头则加剧,严重时,还伴有恶心呕吐及头晕等症状。细针穿刺可以减少脑脊液的外漏,使得头痛、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明显减少[3],通过以上临床观察比较发现细针穿刺可以保证术中生命体征更平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使用细针穿刺是单次腰麻更优质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曾因明,邓小明,姚尚龙,李文志.2007麻醉学新进展[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197-198.

  [2] 雍卫民.腰麻后头痛的防治[J].工企医刊2007,20(6):57-58.

  [3] 刘金英、宁吉顺.老年人布比卡因细针腰麻效果观察[J].人民军医,2000,43(11):647-648.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