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住院患者麻醉性镇痛药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12-03-06 浏览次数:615次
作者:吴冰冰 作者单位: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药剂科,安徽 蚌埠 233000
【关键词】 肿瘤 麻醉药品 镇痛 用药趋势
疼痛是国际医学领域存在的共性问题,有效止痛治疗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癌症综合计划4项重点之一,但麻醉药品是受国家法律严格监控的药品,正确使用可使90%[1]以上的患者得到疼痛缓解,提高生活质量。若使用不当不合理,不仅影响患者治疗,还会出现滥用现象,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合理使用麻醉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笔者对我院住院患者麻醉性镇痛药的应用情况作一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从麻醉药品专用登记帐册及药库微机管理系统中收集我院2005~2008年麻醉药品用药数据,包括药品名称、规格、用量等。
1.2 方法
对收集的数据按年度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各年度麻醉药品的应用情况,各年度麻醉药品应用情况
3 讨论
癌症疼痛患者和术前麻醉给药是我院麻醉性镇痛药应用的主要方面,哌替啶注射液,吗啡注射液均居前列,特别是2006年增幅较大。哌替啶注射液作为传统的强阿片类镇痛药,主要用于术中或术后镇痛,盐酸哌替啶注射液止痛作用持续时间短,只能维持2 h~3.5 h,其代谢产物去甲哌替啶有中枢神经毒性,长期应用易导致畜积中毒而出现震颤幻觉,抽搐等不良反应[2],因此不宜用于癌症患者(慢性癌痛)长期止痛,只适用于短时急性疼痛(如分娩痛、内脏绞痛等)。我院盐酸哌替啶注射液大多用于患者术后一般止痛药无效时的镇痛,但也有部分医师为癌症患者用镇痛药时首先选用盐酸哌替啶注射液。因为盐酸哌替啶注射液价格相对便宜,经济条件差的癌症患者坚持要用之。另与用药习惯有关:一是医生不合理的处方习惯;二是部分癌症患者和家属误认为癌症止痛时只有盐酸哌替啶注射液效果最好,拒用其他药物。随着医师对“癌症三阶梯指导原则”的不断理解和认识及药剂科的不断呼吁,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用量已经逐年下降,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的用法将更趋合理。
吗啡注射液我院主要用于手术后止痛和术后镇痛泵72 h给药,由于个体对疼痛的耐受程度不同,实际临床更趋向于个体化,用量10~80 mg之间,该药使用基本合理。
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为强效麻醉性镇镇药,作用强度为吗啡的60~80倍,较哌替啶和吗啡迅速,维持时间短,不释放组胺,对心血管功能影响小,能抑制气管插管时的应激效应,与氟哌利多合用会产生特殊的麻醉状态,与其它局部麻醉药或全身麻醉药合用可减少麻醉药用量,且成瘾性较小,因此用于手术麻醉前、中、后的镇静与镇痛,是目前复合麻醉中的常见药物,与其他麻醉辅助药并用,作用可增强[3]。我院是一所综合性二甲医院,业务范围广,开展手术项目多,特别是近年来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开展,使得枸橼酸芬太尼的用量也逐年上升。
吗啡片为麻醉性镇痛药,用量逐年增加。WHO推行癌痛三阶梯治疗原则以来,全球医用吗啡的消耗量在过去的20年中增加了10倍[4]。我院吗啡消耗量一直逐年上升。对晚期癌症患者来说,吗啡片主要用于减轻疼痛或改善呼吸困难,止痛效果好,相对于注射给药方便,作用时间长,不易产生依赖性。随着“癌性三阶梯指导原则”的推广和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关于癌症病人使用吗啡极量问题的通知》中的要求,对癌症患者使用的吗啡应由医师根据病情需要和耐受性决定剂量。吗啡口服是公认的治疗癌痛的最佳方案[5],所以,吗啡片的用量在2006年、2007年分别是3656片、4146片。
吗啡缓释片具有释药曲线平稳、成瘾性低、止痛效果好等优点,是“癌症三阶段治疗”的推荐药物,被列治疗癌痛的首选药物[6],所以我院在2008年增加了该品种。
有资料表明[7],10%~30%采用口服吗啡治疗的患者由于过度不良反应和(或)不能充分止痛而治疗失败。该类药品在患者中存在极大的差异。我院从2008年开始使用盐酸芬太尼的控释贴剂给药,可持续72 h释放芬太尼,释放速率恒定,用药后12~24 h内血中芬太尼达稳态,并在此后相对稳定直到72 h。由于上述优点以及其使用方便,芬太尼贴剂用量将稳步增加。
磷酸可待因片为弱效镇痛药,用于中度疼痛,因呼吸抑制轻微,无明显便秘及体位性低血压等副作用,成瘾性弱于吗啡,故常用于中枢性镇咳。住院患者磷酸可待因片全部用于中枢性镇咳。
药物治疗是目前最好的治疗癌痛的方法,尤其是口服给药最为普遍。麻醉药品能提高痛阈,减轻以至消除疼痛,减少患者的身心痛苦,改善患者的情绪和生活质量,对中度或重度患者应用麻醉药品,癌痛的缓解率可高达90%。
对合理、规范使用麻醉药品的建议:转变用药观念,克服“成瘾恐惧心理”的束缚。要明白“滥用”与“长期医疗需要”、“成瘾性”与“药物依赖性”的区别。事实上WHO已不再使用“成瘾性”这一术语,癌痛患者应根据达到止痛效果的剂量来用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对麻醉药品的使用作出了一系列规定:癌痛患者使用吗啡不受极量限制(1998年);治疗癌痛使用麻醉药品控、缓释片时,每张处方不超过15 d的常用量(1999年);麻醉药品注射剂处方1次不超过3 d的用量,麻醉药品控、缓释制剂处方1次不超过15 d的用量,其他剂型的麻醉药品处方1次不超过7 d的用量(2002年)。麻醉药品的管理观念应该统一到国家的新规定上来,真正做到当用就用、防止滥用、管而不死。调整用药结构,选择更实用更安全的新剂型或新品种。
【参考文献】
[1]谢娜,林辉龙.我院2001~2003年麻醉性镇痛药利用分析[J].中国药房,2005,16(8):601.
[2]庞志成.哌替啶不宜长期用于癌痛治疗[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1998,7(4):24.
[3]孙燕.癌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M].第2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75.
[4]李金祥.Robert G. Twycross, Mellar P. Davis. 姑息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7.
[5]陈卫兵,刘艳兵,石娟,等.我院麻醉药品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药事,2001,15(2):133.
[6]李安明,王强,郝武平,等.我院门急诊麻醉性镇痛药用药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6,3(3):11.
[7]Staahl C,Christrup LL,Andersen SD,et al. A comparative study of oxycodone and morphine in a multimodial,tissuedifferentiated experimental pain model[J]. Pain, 2006,123(12):2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