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麻醉学》

椎管内麻醉用于胸腰椎手术的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11-11-09  浏览次数:534次

  作者:马英  作者单位: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山西 大同 037006

  【关键词】 椎管内麻醉 胸腰椎手术

  近年来,随着脊柱内固定器械种类的增多和使用方法的进展,脊柱外科手术范围和种类有日益增多的趋势。脊柱手术操作复杂、风险大,手术多在俯卧位下进行,以致呼吸循环不易管理,对麻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脊柱手术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及严密的围手术期管理是保证手术安全的关键。从2006年起尝试应用椎管内麻醉行下胸椎到下脊柱手术,收到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 例均为男性,ASAⅠ~Ⅱ级,年龄18~50 岁,其中椎体骨折行椎板切除减压术24 例,椎间盘突出症行髓核摘除术4 例,术后行内固定物取出术2 例。

  1.2 麻醉方法

  30 例均采用椎管内麻醉。下胸椎及L1椎体采用腰-硬联合麻醉,L2以下椎体采用2个以上间隙连续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行L3~4或L4~5穿刺,向头侧置管,给药口摆向尾侧,以不影响手术切口及方便给药,置管宜5 cm以上。连续硬膜外麻醉选择T11~12或T12~L1穿刺,向尾侧置管,给药口摆向头侧。术前常规禁饮食,视患者精神状态,予以适当镇静药,入室后开放静脉通道,监测BP、HR、SpO2,常规右侧卧位穿刺,腰-硬联合麻醉见脑脊液后注入0.5%布比卡因3 mL,15 s内推完,并置管,1 h后给予罗哌卡因10~15 mL,控制麻醉平面不超过T5。连续硬膜外麻醉给药以0.75%罗哌卡因为主,以保证肌松,术中视患者情况予以氟芬合剂加咪唑安定。

  2 结 果

  30 例患者术中镇痛及肌松满意,因麻醉平面未超过T4,故患者呼吸循环稳定,术后经硬膜外导管行术后镇痛。

  3 讨 论

  下胸椎及腰椎手术在俯卧位下进行,手术时间长,呼吸循环不易管理,因此传统麻醉方法多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然而全麻对患者生理干扰大,气管内插管引起的并发症多,且增加患者就医费用,而椎管内麻醉不仅对患者的生理影响小、费用低,还具有减少失血量,降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优点,加之术后可通过硬膜外导管完善镇痛,利于患者恢复。由于椎体手术患者呈俯卧位的特殊性,行椎管内麻醉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行腰-硬联合麻醉时,必须明确见到脑脊液流出方可注药,或行连续硬膜外麻醉时,确定穿刺进入硬膜外腔,并注入试验量后置管,翻身至俯卧位再注入预定量,测平面满意方可手术,如麻醉效果不满意,术中改行全麻的难度将增大;术中视患者情况予以氟芬合剂或加咪唑安定,以缓解患者焦虑紧张及遗忘,虽无舌后坠,但如发生呼吸方面问题,将增加呼吸管理难度;术中亦可使患者清醒,患者可自行调整头位,可避免因手术时间长而致颈部肌肉的不适感及眼部受压导致失明;脊柱手术创伤大、出血多,如椎管内麻醉阻滞范围广,易加大对循环的影响,因此应严格控制麻醉平面,并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时补充血容量,以保证安全;对老年体衰或体胖者,难以耐受俯卧位对生理的影响,宜选用全麻,脊柱外伤及各种原因致脊神经严重损伤的患者,椎管内麻醉宜慎用或禁用;内固定物取出术行麻醉穿刺时,因前次手术将棘突及其韧带切除,椎间隙定位及穿刺难度明显增大,要求麻醉师具备丰富的经验和娴熟的穿刺技术。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