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麻醉学》

丙泊酚氯胺酮复合液在小儿麻醉中的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11-10-09  浏览次数:577次

  作者:马伟斌,赵雪莲  作者单位:737109甘肃金昌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

  【关键词】 丙泊酚 氯胺酮 小儿麻醉

  资料与方法

  2008年9月以来至今将丙泊酚氯胺酮复合液应用于小儿患者的麻醉,80例患儿,男62例,女18例,年龄1~10岁,体重8~25kg。ASAⅠ~Ⅱ级。手术种类:小儿四肢骨折24例,急慢性阑尾炎27例,腹股沟斜疝16例,斜颈手术8例,鞘膜积液5例。手术平均时间0.5~2.5小时。

  麻醉方法:手术前1天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手术前禁食6~8小时、禁饮4~6小时(急诊除外)。术前30分钟肌注阿托品0.01mg/kg。不合作患儿肌注氯胺酮4~6mg/kg作为基础麻醉,待患儿入睡后开放静脉持续静注0.15%丙泊酚(3mg/kg•日)占0.1%氯胺酮复合液(2mg/kg•日)。合作开放静脉持续静注0.15%丙泊酚(3mg/kg•日)占0.1%氯胺酮(2mg/kg•日)复合液。术中根据麻醉的深度、手术时间需要予以调整药物速度,维持麻醉作用,术毕前5分钟停药,予地塞米松2~5mg。麻醉过程中加强呼吸管理,保持自主呼吸、面罩给氧,并连续监测BP、HR、SPO2、RR,密切观察患儿麻醉期间的各种反应。记录术前、术中的MAP、HR、SPO2、RR。取术中4次数值的平均值与术前比较,停药后记录患儿完全清醒时间及术后躁动、恶心、呕吐情况,并观察术后24小时的不良反应。

  结 果

  本组患儿在术中MAP 11±1kPa,HR 115±12次∕分,SPO2 97%~100%,RR 25±4次∕分与术前MAP 10±1kPa,HR 110±12次∕分,SPO2 97%~100%,RR 24±4次∕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80例患儿麻醉效果满意,术中无恶心、呕吐、呛咳、头动等不良反应,7例患儿术中刺激强时出现肢动,经适当加大复合液用量后好转。术后清醒时间8±3分钟。

  讨 论

  丙泊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静脉麻醉药,作用迅速,诱导平稳,清除半衰期较短,代谢完全,反复用药无蓄积作用;苏醒迅速而安全,无兴奋现象,具有一定的镇吐功能,但其具有剂量相关性呼吸、循环抑制作用,丙泊酚诱导后通过抑制心肌和扩张外周血管且有效抑制交感神经活性,常使患儿心率、血压下降10%~25%,每搏量下降20%左右。氯胺酮具有镇痛作用强,加之有支气管扩张作用,临床剂量仅有轻微的呼吸抑制,具有兴奋交感神经,增加外周血管阻力,使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加重术中的应激反应作用,术后恶心、呕吐、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本组患儿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心率、血压基本平稳,与以下因素有关:①由于复合一定剂量的氯胺酮,相对减少丙泊酚的用量。当与丙泊酚复合施行静脉麻醉时,既减少丙泊酚心血管抑制,又可防止氯胺酮的心血管系统兴奋作用,使麻醉期间的循环更趋平稳。②在丙泊酚维持麻醉时采用不同速度输注能维持心血管的稳定性,减少对心血管方面的抑制作用,将不良反应降至最低限度。③为防止丙泊酚诱发循环方面的不良反应,本组部分患儿在术前1小时内按10~15mg/kg补充血容量。由于丙泊酚能增强大脑皮质GABA能神经元,还具有抗5-HT3的作用,有一定的镇吐功能,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从而使麻醉维持平稳,且术后苏醒时间较单独应用氯胺酮明显缩短,苏醒过程平稳[1]。

  丙泊酚、氯胺酮对患儿呼吸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表现为呼吸暂停、频率减慢和潮气量减少,这与注药速度、剂量呈正相关。我们采用静脉持续给药,使用最小有效剂量逐渐达到稳定的血药浓度,对呼吸影响小,无明显的抑制作用,但由于患儿耐缺氧能力差,故仍需加强呼吸功能监测,并常规给予面罩供氧,同时做好气管插管和人工呼吸的准备。

  【参考文献】

  1 鲁惠顺.氯胺酮并丙泊酚对小儿麻醉苏醒的影响.临床麻醉学杂志,1998,4:101.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