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麻醉学》

80例颈椎外伤手术麻醉处理分析

发表时间:2011-07-26  浏览次数:534次

  作者:王慧明,麻伟青,封亚平  作者单位: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麻醉科;全军脊髓损伤治疗中心,云南 昆明 650032

  【摘要】目的 探讨颈椎外伤手术的麻醉处理经验。方法 80例颈椎外伤手术患者采用静吸复合全麻,用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38例在颅骨牵引下进行。结果 所有病人插管顺利,插管过程中及围术期限生命征平稳。结论 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充分的评估和处理,麻醉诱导插管时力求颈椎稳定是麻醉手术病人安全的关键。

  【关键词】 颈椎 麻醉 纤维支气管镜

  近年来,随着道路交通伤明显的升高,医学技术的发展,诊疗技术水平的提高,颈椎创伤的病人明显增加,颈椎手术已日趋普遍,手术治疗颈椎外伤是最有效的方法。但这类病人常因颈椎外伤导致脊髓受压,该部位又涉及颈髓、延髓等重要区域,特别是对颈椎稳定性差、头颈活动受限、脊髓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及压迫病人,麻醉和手术操作稍有不慎均可引发严重并发症,甚者危及病人生命。这对麻醉医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所以颈椎手术围术期的麻醉处理对围术期病人的安全至关重要。现把我们近期所做的80例颈椎手术,手术围术期麻醉的特点综合分析如下,供同仁参考。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80例患者中男性59例,女性21例,年龄21~58岁。其中,创伤性颈椎骨折或脱位63例,48例不全瘫,15例高位截瘫,颈椎病伴椎管狭窄12例。

  1.2 手术方式 经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60例,经后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固定20例。

  1.3 麻醉方法 所有病人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术前30分钟肌注阿托品0.5mg,安定10mg。入室后开始行生命体征监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作为静脉通道及监测中心静脉压(CVP)。桡A穿刺置管,动态监测病人ECG、血压SpO2、HR。纤支镜(日本 PENTAX FB-15BS),润滑剂,吸引器等准备好后让病人面罩吸氧,环甲膜穿刺注入2%利多卡因2ml,鼻腔用4%可卡因表面麻醉,之后吸净口咽部分泌物。芬太尼1~2mg/kg静脉滴注,待病人嗜睡但呼之能醒时用6.5~7.5号钢丝导管涤上润滑剂后套在纤支镜干上,缓慢轻柔地把气管导管经鼻腔插至咽腔,然后将镜干经导管插入喉咽腔,纤支镜找到声门处,在声门开启时将镜干插入气管中段,再将气管导管推入气管,迅速静脉注入丙泊酚1~2mg/kg,芬太尼2mg/kg,维库溴铵0.1mg/kg。听诊双肺确认双肺呼吸音对称清淅后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潮气量8~10ml/kg,呼吸频率12次/分,呼吸比1:2。同时连续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用丙泊酚4~6mg/kg•h微泵输注,吸入异氟醚,间断静脉推注芬太尼及维库溴铵维持麻醉。

  2 结果

  本组病人全麻插管时严格头部制动,采用纤支镜引导经鼻清醒插管,患者循环系统平稳,术毕清醒彻底,6例病人因高位截瘫呼吸无力术毕行气管切开,但和麻醉无关,其余病人均顺利拔管,无并发症发生,安全度过了围术期。

  3 讨论

  颈椎骨折脱位手术因颈椎手术部位涉及影响生命的重要区域,需颈部制动。Lennarson等[1]对伴有或不伴有颈椎损伤的尸体研究表明:几乎在任何气道操作时都有不同程度的颈椎移位,包括抬升下颌、面罩通气、喉镜的使用及气管插管等。平时气管插管总会将颈椎尽量向后伸展,对脊颈髓受压、创伤后颈椎不稳的患者而言,这种插管技术无疑会加大颈椎移位,由此可引起或加重颈髓的损伤,甚至导致病人死亡[2,3]。因此,麻醉处理的关键之一是在操作中最大限度保持颈椎稳定,避免由此引起颈髓进一步受伤。

  另外,创伤常造成脊髓压迫,导致驱体感觉和运动障碍,甚者发生高位截瘫,引起膈肌和肋间肌不同程度的麻痹,肺泡通气明显下降,心血管功能代偿能力减弱,迷走神经张力增加,会出现心动过缓甚至心跳骤停[4]。麻醉诱导时容易发生低血压,在使用丙泊酚时要密切注意血压的变化,特别是后路减压手术翻身时血流动力学会发生剧烈波动,故在改变体位时,应密切注意血压、心率等变化以便及早发现立即处理。

  颈髓损伤易发生心肌损害[5],同时因心血管功能较弱,常出现潜在血容量不足,麻醉时易发生低血压,冠脉因灌注不足而进一步加重心肌损害,颈髓损伤后交感神经的调节功能不足,体内儿茶酚胺释放造成肺血管内皮细胞破坏,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术中大量输液易导致肺水肿的发生,所以应监测CVP调整输液速度。

  综上所述,颈椎创伤手术因其特殊性,围术期应了解其生理变化特点,笔者的临床体会是全麻插管时用纤支镜引导插管,避免颈部的移动,术中严密监测心电图、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及呼气未二氧化碳分压,术中尽量保持血流动力学平衡,手术麻醉还是安全的。

  【参考文献】

  [1] Lennarson P J, Smith D W, Sa win P D,et al.Cervical spinal motion during intubation :efficacy of stabili zation maneurers in the setting of complete segmental in -stability[J].J Neurosurg, 2001, 94(2):265~270.

  [2] Edge C J,Hyman N, Addy V, et al. Posterior spinal ligament rupture associated with laryngeal mask in sertion in a patient with undisclosed unstable cervical spinae [J]. British Journaelof Anesthesia, 2002, 89(3):514~517.

  [3] 董 辉,陈绍洋,熊利泽,等.颈椎手术的麻醉及其管理[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2,23(15):1438.

  [4] 崔苏杨.脊柱外科麻醉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5.161~167.

  [5] Grosby ET. Airway management in adults after cervical spine trauma[J]. Anesthesiology, 2006,10:1293.

  申明:本论文版权归原刊发杂志社所有,我们转载的目的是用于

  学术交流与讨论,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学术建议。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