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丙酚与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在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附120例报告)
发表时间:2010-12-02 浏览次数:472次
作者:谭宗池 廖志武 张兴 邓梅玉 唐惠英 潘志坚 洪家英 沈洪 作者单位:广西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西 钦州 535000
【摘要】目的 探讨异丙酚与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在宫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血压及心电图检查正常、需行宫腔镜手术的妇女120例,随机分成异丙酚组(P组,n=60)和异丙酚加芬太尼组(F组,n=60),记录两组患者诱导前和诱导后2min MAP、SpO2、HR和异丙酚的用量,同时记录P组和F组患者局部注射痛和呼吸抑制的发生例数。结果 两组患者MAP、SpO2、HR在诱导前、诱导后2min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异丙酚用量F组可少用约1/3(P<0.01),F组局部注射痛比P组明显减少(P<0.01),但呼吸抑制F组比P组发生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 异丙酚与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在宫腔镜手术中麻醉效果满意,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但需注意呼吸抑制的发生。
【关键词】 妇科外科手术 宫腔镜检查 麻醉 二异丙酚 芬太尼
宫腔镜手术以其微创伤,能够恢复子宫正常解剖结构等优势而近年广泛应用于妇产科,易于患者接受。我院2003年1月~2005年12月进行无痛宫腔镜手术120例,分别采用单纯异丙酚麻醉或异丙酚与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ASA Ⅰ~Ⅱ级、血压及心电图检查正常、需行宫腔镜手术的妇女120例,年龄39.7±9.2岁,体重50.1±6.1kg,随机分为两组,异丙酚组(P组,n=60)采用单纯异丙酚麻醉,异丙酚加芬太尼组(F组,n=60)采用异丙酚配伍芬太尼麻醉;手术类型:子宫内膜息肉样病灶切除术72例,子宫粘膜下肌瘤剔除术14例,宫颈病变切除术28例,子宫成形术6例。手术时间18.6±6.3min。
1.2 麻醉方法 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5mg,麻醉诱导后出现呼吸抑制血氧降至90%以下予人工辅助呼吸及给氧。P组静注异丙酚1~2mg/kg(2mg/s),F组先静注芬太尼1μg/kg,2~4min后再静注异丙酚1~2mg/kg(2mg/s)。待患者意识消失即开始手术,术中视病人肢体扭动、皱眉等反应及手术结束时间追加异丙酚0.5~1mg/kg。宫腔灌流介质选择5%葡萄糖液,宫腔灌流压力13.30~17.29kPa,灌流液流速240~260ml/min。
1.3 观察项目 入手术室后全程监测MAP、HR、RR、SpO2及ECG,观察呼吸频率和幅度的变化,以RR<12次/min或呼吸停顿>15s为呼吸抑制。记录麻醉诱导前、诱导后2min MAP、HR、SpO2的变化情况。观察局部注射痛、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诱导前、诱导后2min MAP、SpO2、HR的变化及异丙酚用量情况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诱导前、诱导后2min MAP、SpO2、HR的变化及异丙酚的用量(略)
与本组诱导前比较,a:t=3.18,b:t’=20.87,e:t’=10.08,P均<0.01;c:t’=2.43,d:t=2.77,f:t=2.14,P均<0.05;与F组比较,g:t=7.45,P<0.0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见表2。P组9例出现呼吸抑制均予面罩给氧,于1min内恢复正常,F组24例大多数患者经面罩给氧后于1min内恢复正常,其中1例呼吸暂停长达15min,持续面罩加压给氧后恢复正常自主呼吸。两组患者均未发生灌流液过量吸收综合征(FOS)等宫腔镜手术并发症。
表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略)
与P组比较,a:χ2=10.8,b:χ2=9.4,P均<0.01
3 讨论
宫腔镜检查一般不需要麻醉[1],其手术时间虽然较短,但术中需要扩张宫颈管及切割子宫内膜或宫腔肿物,患者会相当的痛苦,因此需要在麻醉状态下进行[2]。
子宫体的交感运动神经纤维来自T5~T10脊神经,感觉纤维沿T10~L1脊神经进入脊髓,故宫腔镜手术的麻醉阻滞平面达T10平面则可达到完全无痛,硬膜外麻醉可满足多数宫腔镜手术的需要,有学者认为[3]硬膜外麻醉可作为多数宫腔镜手术的首选麻醉方法。我们应用异丙酚配伍芬太尼于宫腔镜手术的麻醉术中效果满意,术毕苏醒迅速。异丙酚是一种起效快、恢复迅速的短效静脉麻醉药,用于宫腔镜手术,能减轻手术刺激及膨宫引起的疼痛反应,但异丙酚镇痛作用较弱,对于精神紧张、疼痛耐受性差的患者,单独使用时麻醉效果不够完善。芬太尼是一种强镇痛药,与异丙酚合用可明显增强后者的麻醉效能,使手术麻醉效果更为满意[4]。异丙酚伍用小剂量芬太尼用于宫腔镜手术,可减少异丙酚用量约1/3[5],具有更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本组病例观察到,异丙酚经静脉注射局部注射痛发生率较高(65.00%),先静注芬太尼后静注异丙酚局部注射痛发生率为3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有学者报道[6]利多卡因40mg与异丙酚200mg混合注射(2ml/s),能减少局部注射痛。异丙酚及芬太尼均有一定的呼吸抑制作用,两者合用后呼吸抑制较为明显(P<0.01)。呼吸抑制大多短暂且能自行恢复,其中1例呼吸暂停长达15min,临床工作中应常规配备给氧及呼吸支持设备,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尤其是呼吸的变化,确保呼吸道通畅。宫腔镜手术一般在一定压力的灌流液冲洗下进行,术中会损伤子宫内膜和肌层的血管,故灌流液可经开放的血管和通过输卵管开口到腹腔吸收到血液循环内,若大量的灌流液进入循环,可引起血容量的增加和电解质的变化[7],甚至发生FOS。本组病例未观察到FOS等宫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一旦发生FOS,补钠至血浆钠离子浓度135mmol/L,保持血钠水平在不致发生严重的继发性并发症即可,不要急于使血钠浓度快速恢复至正常水平。术中应与妇产科医师积极预防FOS的发生:①灌流压力应低于平均动脉压(MAP),宫腔灌注压力≤10.64kPa。②控制灌流液的吸收量,灌流液差值(入量-出量)≥1000ml时应动态检测血钠浓度及各项生命指征,尽快停止手术操作。③控制手术在1h内[8]。
综上所述,异丙酚与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应用于宫腔镜手术,麻醉效果确切满意,苏醒较迅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减少约1/3异丙酚用量,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77.
[2] 关铮.现代宫腔镜诊断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209.
[3] 韩肇艺,施建中,徐荣纲,等.宫腔镜手术的麻醉处理和体会[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3,19(1):53.
[4] 李利彪,欧阳红,马哈沙.不同配伍的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手术麻醉的临床观察[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2,18(10):615.
[5] 常峻,周建慧,马王利.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用于宫腔镜手术[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4,20(10):630.
[6] 许笑彬,刘永勤,王保国.丙泊酚伍用芬太尼用于宫腔镜下输卵管再通手术麻醉的观察[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5,21(1):59.
[7] 赵伟成,杨承祥,戴顺芳.宫腔镜手术中出现急性肺水肿一例[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3,19(8):487.
[8] 段华,夏恩兰,张玫,等.宫腔镜手术并发症36例临床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5,40(9):436-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