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诺昔康联合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0-11-05 浏览次数:437次
作者:连文洁 李彤 王雪峰 王淑梅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口腔医院麻醉科,吉林 长春 130041
【关键词】 氯诺昔康;芬太尼;自控镇痛
本研究观察氯诺昔康和芬太尼联合用于老年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与分组
ASA1~2级择期手术患者40例,年龄60~87岁,平均年龄65岁,男28例,女12例,体重48~80 kg,随机分为氯诺昔康联合芬太尼组(A组)和芬太尼组(B组),每组20例。术前患有冠心病8例,肺功能障碍2例,肝肾功能均正常。
1.2 麻醉方法
全部在静吸复合全麻下完成手术。术前30 min肌注阿托品0.5 mg或长托宁1 mg麻醉诱导为咪唑安定0.05 mg/kg 、芬太尼1~1.5 μg/kg、异丙酚1.5 mg/kg、氯化琥珀酰胆碱1~2 mg/kg行气管插管,持续静脉输注丙泊酚4 μg·kg-1·h-1,芬太尼总量4 μg/kg酌情分次静推维持麻醉。术毕病人符合拔管指征时拔除气管导管。
1.3 镇痛方法
A组芬太尼0.3 mg,氯诺昔康32 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B组芬太尼1.0 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配制后注入静脉自控镇痛泵。术毕接静脉自控镇痛泵。两组持续输注速率为2 ml/L,首次PCA剂量1.0 ml,锁定时间15 min。
1.4 观察指标
分别于术后4、8、16、24、48 h进行评估,并记录以下数据:(1)镇痛效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0分为无痛,1~2分为良好,3~4分为基本满意,5~9分为差,10分为剧痛。
1.5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两组病人年龄、性别比例、体重、手术时间、术中麻醉药物用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镇痛效果
两组病人均有较好的术后镇痛效果,相同时间段内VAS评分显著性无差异(P>0.05)镇痛效果相对满意,见表1。表1 术后PCIA期间两组病人VAS评分(略)
2.3 不良反应
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见表2。所有病人术后镇痛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均无呼吸抑制。表2 PICA两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略)注:组间比较(P<0.05)
3 讨 论
合理应用麻醉技术和药物开展术后镇痛可减轻手术创伤激发的过度应激反应,缓解病人痛苦,有利于术后康复。芬太尼作为一种常用的阿片类药物,脂溶性高,起效迅速,镇痛效果明显。但头晕、恶心、呕吐、尿潴留等不良反应比较明显。氯诺昔康是一种新型非甾体类镇痛抗炎药(NSAID),是一种非选择性环氧合酶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环氧合酶而减少前列腺素等的产生,减轻炎性反应,从而使炎症和疼痛症状得到改善;同时它可以抑制脊髓内伤害性刺激冲动的传导,激活内源性吗啡的释放来增强镇痛效应,达到中枢型镇痛的作用〔1〕。氯诺昔康联合芬太尼用于术后镇痛,即不同药理作用的镇痛药物联合应用,阿片类药物可以有效的抑制中枢性疼痛,而新型NSAID药物能够减轻炎性反应造成的外周性疼痛和缓解术后的免疫损伤和炎性反应。阿片类镇痛剂与新型NSAID药物合用,各自药量减少,既增强了镇痛效果又减少了不良反应如头晕、恶心、呕吐等。本文结果显示,氯诺昔康联合芬太尼通过外周和中枢的联合镇痛,镇痛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减少,能安全有效地用于老年人术后镇痛,是一种临床上值得推广的镇痛模式〔2〕。
【参考文献】
1 郑良杰,张长椿.氯诺昔康与曲马多在自控静脉镇痛致恶心呕吐的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6;22;762.
2 陈惠裕,朱俊杰,钱燕宁,等.比较吗啡和氯诺昔康术后镇痛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3;19;5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