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患者颈部及颅内血管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09-06-20 浏览次数:743次
作者:段伟 丰宏林 李旭光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摘要】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及颅内血流频谱形态、峰值流速度(Vs)、舒张期末流速(Vd)、 脉动指数(PI)、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显像仪对58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其中21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进行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糖尿病组颈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TM)及颈内动脉斑块发生率,分别与非糖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大脑中动脉血流情况三组间也有差异性。结论 糖尿病是造成脑梗死患者的颈内动脉内膜增厚及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同时影响颅内血流情况。糖尿病患者颈部及颅内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作为脑梗死早期预测的手段。 【关键词】 脑梗死 糖尿病 颈动脉斑块 彩色多普勒超声 脑梗死患者常合并颈部及颅内血管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性病变,超声技术用于了解血管形态及血流状态已多年。为探讨颈部及颅内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检测的价值和意义,我们对2005年9月~2007年12月住院确诊的58例单纯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脑梗死及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以便了解血管的损害情况及血流的变化。结果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单纯脑梗死组:患者37例,男21例,女16例,年龄49~74岁,平均(60.8±6.15)岁。2)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组:患者31例,男17例,女14例,年龄50~79岁,平均(63.3±6.57)岁。脑梗死患者是按照ICD-10提出的诊断标准,选择住院后通过临床,并经头颅CT或头颅MRI证实,发病在2周内,且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糖尿病患者符合WHO 1999年推荐的诊断标准,选择糖尿病病史≥5年。3)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49~80岁,平均(62.9±6.13)岁。 1.2 方法 1.2.1 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 采用美国GE Vivid-3型多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由专人测定,选择5~7MHz探头扫描双侧颈动脉。患者仰卧,肩部垫高,颈后仰,从锁骨上窝逐渐上移,于前、侧颈部2个方向行连续纵、横切面检查,测定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TM),取其均值作为颈动脉ITM值。 1.2.2 大脑中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采用美国EME TC-8080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0 MHz,由专人测定,经颞窗探测大脑中动脉。 1.2.3 血液测定
受试者空腹12小时,于清晨抽取静脉血5 ml送检。采用日立7600-02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量血糖(GLU)。
1.3 结果异常的判断标准
1.3.1 斑块的判断标准
正常颈动脉内膜<1.0 mm,根据测定的ITM,取平均值。以ITM>1.0 mm定为颈动脉内膜增厚[1],以内膜局限性突出管腔厚度>1.3 mm定为动脉硬化斑块[2]。
1.3.2 血流异常的判断标准
TCD正常和异常的评价参照浙江医院和宣武医院的标准脑供血不足以收缩期血流速度(Vs)为标准[3],MCA比正常对照组下限低15 cm/s为供血不足;或低于对侧同名血管20~25 cm/s为供血不足;脑血管痉挛Vs为标准MCA比正常对照组上限高20cm/s为脑血管痉挛,或Vs高于对侧同名血管20~25 cm/s为脑血管痉挛。血管狭窄表现TCD显示频谱图像,S1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统计资料均用SPSS13.0软件完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各指标(除空腹血糖外)组间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5,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见表1)。表1 三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略)
2.2 据颈动脉ITM值糖尿病组21例中17例检出有颈动脉病变,发生率80.9%;非糖尿病组37例中26例检出存在动脉病变,发生率70.3%;健康对照组40例中11例有颈动脉病变,发生率27.5%。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比较(P<0.05);糖尿病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见表2)。表2 三组患者颈内动脉病变情况(略)
2.3 三组大脑中动脉病变情况
见表3。表3 三组患者大脑中动脉病变情况(略)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脑梗死的发病原因受多因素的影响,脂类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糖尿病患者多合并高脂血症,是因为糖代谢异常的旁路转化作用,使甘油三酯的水平明显增高,血浆高密度脂蛋白生成减少。因此加重了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使血小板聚集、释放反应增强,促进局部血管的血栓形成[4]。这种动脉粥样硬化多发生在大动脉,尤其是与脑梗死密切相关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可以通过颈动脉超声观察。通过观察颈动脉ITM改变,颈动脉斑块发生率等,可以了解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探讨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有国内学者对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ITM进行测量,并分别与健康人群、单纯糖尿病及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比较,发现颈总动脉ITM厚度与年龄、血浆纤维蛋白原、TC和高密度脂蛋白密切相关,而与血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无明显相关,结论认为血糖本身不是导致颈动脉ITM增厚的主要因素,糖尿病可能通过脂质代谢紊乱和血流变改变来促进颈动脉ITM增厚和脑血管病的发生[5]。
本组资料显示,合并糖尿病的21例脑梗死患者中颈内动脉内膜改变及斑块形成者为17例(80.9%),大脑中动脉血流异常为18例(85.7%),两指标与非糖尿病脑梗死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糖尿病与颈内动脉内膜增厚、斑块形成、大脑中动脉血流异常及脑梗死有明显相关。
颈部及颅内血管病变的辅助检查包括动脉血管造影(DSA)、CTA、TCD、磁共振血管造影等。金标准为DSA,其主要显示管腔情况,而不是斑块本身,对多数偏心性狭窄常被低估,且昂贵、有创。由于颈部及颅内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具有无创伤、准确、简便和重复性好等优点,近年来在临床工作中已经成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常规检查项目之一。采用颈动脉超声技术,监测颈动脉ITM值、斑块情况及TCD监测颅内血流状态,可作为糖尿病患者颈部及颅内血管病变筛查的首选方法并为可能发生脑梗死提供早期预测,以达到预防和减少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Baguet,Mellian JM,Moreau Caudry A,et al.Relationships between cardiovascular remodeling and pulse pressure in never treated hypertension[J].J Hum Hypertens,2000,14(1):23
[2]计竹梅,赵小平,范平. 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0,8(2):165
[3]顾慎为.经颅多普勒检测与临床[M].第2版.上海复旦大学·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70-115
[4]蒲传强,郎森阳. 脑血管病学[M].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6:441
[5]何育生,李萍. 2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一中膜厚度改变[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3,16(3):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