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插管导致环杓关节脱位2例报告
发表时间:2010-08-25 浏览次数:467次
作者:秦丽萍 米俊萍 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麻醉科,辽宁 沈阳 110032
【关键词】 气管插管
1 临床资料
1.1 患者女,50岁,因胰头癌,梗阻性黄胆在全麻下行胰十二指肠分流术。麻醉方法:力月西4mg,芬太尼0.2mg, 异丙酚80mg,卡肌宁50mg,快速诱导后,一次性插入内径为7.0mm气管导管,气囊充气4ml后无漏气,连接麻醉机正压通气。术中间断给予芬太尼和卡肌宁,持续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手术历时4小时10分钟,术毕麻醉清醒时出现声嘶,喉鸣,说话费力,先后给予地塞米松10mg,甲强龙40mg静脉注射,30分钟后重复注射1次,2小时后喉鸣有所缓解,但声嘶无明显改善。术后继续给予抗炎,雾化吸入等治疗,症状仍无明显好转,并出现饮水呛咳的症状,于术后第3天经纤维喉镜检查见:双侧杓状软骨位置不对称,右侧杓状软骨向前移位,右侧声带活动度差,双声带闭合不佳,声带无充血。诊断为右侧环杓关节脱位。经两次复位后症状明显改善,继续抗炎和雾化吸入治疗,5天后患者声音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经纤维喉镜检查双侧杓状软骨及声带正常。
1.2 患者男,62岁,因颈间盘脱出在全麻下行间盘切除术。病人系俯卧位,手术历时2小时,术毕麻醉清醒后出现声嘶,说话无力,2天后声嘶明显,经纤维喉镜检查:双侧声带无充血,左侧声带固定于旁正中位,声门裂呈不等腰三角形,右侧声带活动正常。诊断:左侧环杓关节脱位。在表面麻醉下,经纤维喉镜复位,患者声嘶明显改善,经抗炎和雾化吸入治疗4天后,声嘶消失,说话有力。
2 讨论
环杓关节脱位是气管插管比较罕见的并发症,发生率约1‰。环杓关节脱位最常的症状是声音嘶哑,其次有憋气,气短,咽喉不适,喉鸣,发音疲劳,严重者可出现咽下困难,饮水呛咳。因脱位时影响发声,治疗不及时可造成严重后果,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
气管拔管后出现声嘶、失语,除考虑其它常见的原因外,应想到环杓关节脱位的可能。纤维喉镜可见杓状软骨脱位,声门闭合不全,患侧声带活动度差,环杓关节脱位的主要治疗手段首选杓状软骨拨动术,即在明视下钝性器械闭合复位,治疗效果与就诊时间密切相关,早期治疗成功率高,延误时间则复位不易成功,固此加强术后的随访,及时治疗应是环杓关节脱位后有效的补救措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获得早恢复。
气管插管是临床麻醉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并发环杓关节脱位可发生于困难气管插管的患者,也可发生于插管顺利的患者。导致环杓关节脱位的主要原因是:(1)气管插管操作不熟练,不规范,反复插管,动作粗暴,造成喉镜片和气管导管对杓状软骨的直接损伤。(2)喉镜片插入过深,过度上提喉镜,可能导致杓状软骨脱位而致病人不能发声。(3)插管时颈部过度后仰,体位的变换,麻醉时间较长,使环杓关节长时间受压,也是造成环杓关节脱位的原因之一。(4)插管时,术中或拔管前患者的刺激性呛咳,吞咽动作也可使环杓关节损伤脱位。(5)拔除气管导管时,将未完全放气的气囊退出声门可造成直接损伤。(6)插管时,气管导管质硬,远端凸面弯曲部直接损伤环杓软骨。(7)老年人环杓关节退行性变,组织弹性下降,使气管插管时环杓关节脱位的发生率增高。
环杓关节脱位是气管插管非常罕见的并发症,关键在于预防:(1)气管插管时动作要规范和轻柔,(2)适度显露声门,避免过度上提喉镜。(3)选择气管导管要求质软,粗细适中。(4)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避免剧烈呛咳。(5)对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易并发环杓关节脱位的患者,应尽量避免气管插管全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