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司洛尔复合乌拉地尔对老年全麻患者拔管时循环系统反应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0-05-04 浏览次数:525次
作者:夏 昕 作者单位:(吉林省人民医院麻醉科,吉林 长春 130021)
【关键词】 艾司洛尔;乌拉地尔;全麻;拔管;循环系统
全麻患者术毕拔管时,常因吸痰、气管导管或疼痛刺激而产生较剧烈的循环系统反应,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此时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率明显增加。本观察旨在探讨如何应用药物来减轻这种应激反应。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0例55~78岁择期在全麻插管下行腹部手术的病人,ASAⅠ~Ⅱ级。术前,患者循环、呼吸、内分泌功能基本正常,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观察组,B组为对照组),每组20例。
1.2 麻醉方法 术前30 min安定10 mg肌注,入室建立静脉通路后,盐酸戊乙奎醚0.01 mg/kg静注,常规输注乳酸林格氏液。麻醉诱导,咪唑安定0.05 mg/kg,芬太尼4 mg/kg,丙泊酚1.5~2.0 mg/kg,阿曲库胺0.6 mg/kg静注,气管插管,接欧美达Aestiva7100麻醉机控制呼吸。术中维持以异氟醚吸入,丙泊酚泵入,间断注射阿曲库胺和芬太尼。术中液体以乳酸林格氏液为主,视情况输入6%羟乙基淀粉或输血。术毕拔管前5 min,A组静注艾司络尔0.25 mg/kg、乌拉地尔0.3 mg/kg,B组静注生理盐水10 ml。
1.3 监测指标 术中监测病人心电、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心率(HR)、血氧饱和度。记录病人拔管前5 min、拔管时、拔管后5 min、拔管后10 min的血压、心率,计算收缩压-心率乘积(RPP),具体数值见表1。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x±s表示,应用t检验。
1.5 结果 A组病人各时点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病人拔管时、拔管后5 min指标同拔管前5 min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1 两组病人不同时点循环指标变与拔管前5 min相比:P<0.01
2 讨 论
全麻病人拔管时由于麻醉转浅,疼痛以及气管导管、吸痰管的刺激,可引起病人体内儿茶酚胺分泌、释放增加,导致循环系统的波动,表现为心率增快、血压增高、心肌耗氧量增加,对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是一个十分突出的安全隐患。有文献报道收缩压越高,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变异性越大,越容易发生心梗、心衰、严重心脑血管意外〔1〕。
艾司络尔是一种新型超短效的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可以有效缓解病人窦性心动过速,降低心肌耗氧;同时,它还能阻断α受体,可预防血中儿茶酚胺浓度增加所致的心血管兴奋性增高,血压增高,改善左心功能,降低循环阻力。艾司洛尔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消除半衰期限仅9 min,因此非常适合全麻拔管时的短暂需要,又不致于影响病人术后的心功能。
乌拉地尔是肾上腺素能α受体阻滞剂,具有外周和中枢的双重降压机制。其外周作用主要为阻断突触后膜α受体,使外周血管阻力下降,血管扩张,同时具有轻度的α阻断儿茶酚胺缩血管作用,所以不会使血压下降太多。中枢降压作用主要通过激活5羟色胺受体,降低延髓心血管的交感反馈调节作用。控制高血压时,静注乌拉地尔2~5 min后即可产生降压作用;同时外周血管阻力下降和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下降而心率和心排血量变化不大〔2〕;同艾司洛尔伍用,不会导致心率下降过多。
RPP能间接反映心肌耗氧,是衡量心肌耗氧的一个较好的指标,正常应保持在12 000以下〔2〕。艾司洛尔复合乌拉地尔应用可以相互弥补,最大限度发挥作用,在预防控制由于儿茶酚胺增加引起的循环波动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 桂庆军,秦建明.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12(13):84.
2 刘俊杰,赵 俊.现代麻醉学〔J〕.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370,8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