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骶管麻醉完成100岁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体会
发表时间:2009-07-02 浏览次数:733次
作者:吕誉芳【关键词】 麻醉
老年患者各脏器功能减退,尤其是合并心肺疾病患者,对麻醉的耐受力很差。近年我们成功应用骶管神经阻滞麻醉为1例100岁老年患者完成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麻醉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100岁,因“左下肢活动受限3天”收入院。患者于3天前因行走不慎摔伤后感髋部疼痛,下肢活动受限,不能站立和行走。来我院行X线片检查示:左股骨颈骨折。该患者既往有严重腰外伤史,并有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因患者患有病窦综合征,3年前施行右房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查体:患者卧床于外科监护室病床,脊柱侧弯严重畸形,血压170/70 mmHg,起搏心率80次/min,呼吸较急促20次/min。双肺呼吸音粗,左肺可闻及湿音及痰鸣音。术前超声心动图示: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轻度),心包少量积液,左心室顺应性降低,心电图示:ST-T改变。血气分析:pH 7.44,PaO2 70 mmHg,SaO2 94.5%,PCO2 38.3 mmHg。术前肌肉注射东莨菪碱0.2 mg,入手术室后监测心电图,面罩吸氧,开放外周静脉建立静脉通路。在局麻下施行右手桡动脉穿刺直接测血压,同时穿刺右颈内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将患者翻身俯卧,找到骶裂孔后消毒铺巾,用5 ml注射器所带针头经裂孔向头方向刺入,有突破感后回抽无液体吸出,先推入生理盐水5 ml,再推入0.75%利多卡因5 ml,观察5 min未见血压下降,即注入0.5%耐乐品10 ml,1%利多卡因10 ml。5 min后测试平面患者不能清楚表达,估计麻醉平面到胸10水平,10 min后摆体位未见痛苦表情。手术开始时静注哌替啶20 mg、异丙嗪10 mg。术中静脉持续注入多巴胺3~5 μg/(kg?min),硝酸甘油0.5~1 μg/(kg?min)。患者处于右侧卧位,持续面罩吸氧。术中患者一直安静,血压维持在140~150/70~80 mmHg,心率80次/min,呼吸16~18次/min,SpO2 99%~100%。在置入骨水泥时生命体征也无明显改变。麻醉效果满意,术中输入浓缩红细胞2 u,乳酸林格液300 ml,万汶300 ml,并调节体内血容量及维持电解质平衡。手术持续50 min顺利结束。术毕各生命指征稳定,送回外科监护室继续治疗。
2 讨论
在临床上股骨头置换术多采用硬膜外麻醉,若患者腰椎畸形或凝血机制异常,则应考虑选用全身麻醉,但该患者除高龄外,脊柱有严重畸形,又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手术前痰量多,肺部有音,故既不适合硬膜外麻醉,又不适宜全身麻醉,经讨论采用骶管内神经阻滞麻醉,手术即将开始时静脉注入镇痛药和镇静药辅助麻醉,收到了理想的麻醉效果。老年患者各脏器功能已衰退,如果合并其他疾病,对麻醉的耐受力将显著下降。本患者已满100周岁,呼吸功能和心脏功能都已降低,且合并病窦综合征、高血压、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关闭不全。因此,对麻醉的耐受力显著下降,对该患者所给的局部麻醉药和静脉辅助药用量大大减少,仅为普通患者用量的1/3即达到了麻醉的目的。术中监测很重要,特别是有创性监测,本例患者除监测心电图、呼吸、经皮血氧饱和度外,还穿刺桡动脉直接测血压,以便能及时发现患者每一瞬间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指标。对重症患者除注意麻醉效果外,还应重视术中的治疗,我们对该患者应用了多巴胺和硝酸甘油治疗,并调节血容量和维持电解质平衡。因此,平稳渡过了手术麻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