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麻醉效果的对比研究
发表时间:2009-11-23 浏览次数:632次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麻醉效果的对比研究作者:沙启昌 作者单位: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山东 菏泽 274000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 全麻麻醉 对比 全麻与硬膜外麻醉复合可减少全麻药的用量,缩短苏醒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明显地提高了麻醉质量,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研究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以进一步探讨其麻醉效果和安全性。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期行肺,食道,肝,胆等手术病人76例,ASAⅠ-Ⅱ级,年龄37岁~72岁,体重42 kg~72 kg,术前心肺功能正常,无高血压,冠心病等并发症,随机分为0.5%罗哌卡因Ⅰ组24例,0.25%罗哌卡因与1%利多卡因Ⅱ组26例和0.125%罗哌卡因Ⅲ组26例。 1.2 方法 三组病人术前常规用药,开放静脉通道,气管插管前先在T8~T9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注入2%利多卡因5 ml,观察有无腰麻征及确定有麻醉平面后,给予咪唑安定0.2 mg/kg,芬太尼4 mg/kg,仙林0.1 mg/kg,异丙酚1.5 mg/kg诱导,气管内插管,术中间断给予芬太尼和仙林维持,必要时辅以安氟醚吸入。手术开始前5 min,Ⅰ组硬膜外注入0.5%罗哌卡因10 ml,Ⅱ组硬膜外注入0.25%罗哌卡因与1%利多卡因10 ml,Ⅲ组硬膜外注入0.125%罗哌卡因10 ml。术中每隔60 min硬膜外均再追加上述药物5 ml。 1.3 监测与数据采集 入室后连续监测ECG,NIBP,SpO2,HR等,记录基础血压和心率,插管前后5 min的血压和心率,同时观察各种全麻药用量。各观测值以(x±s)表示,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2 结果 三组病人年龄,体重,麻醉时间,各种麻醉药用量(见表1),插管前后血压和心率变化(见表2)。 表1显示患者年龄,体重,麻醉时间无差异时,Ⅲ组全麻药用量要多于Ⅰ组,Ⅱ组。表2显示Ⅰ组,Ⅱ组插管时出现明显的心血管反应,心率,血压均显著低于基础值(P<0.05)。3 讨论 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硬膜外麻醉阻挡了相关部位的交感神经功能,抑制了许多应激性激素的增高,阻滞交感神经的同时,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可减轻插管和拔管过程中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及强烈的应激反应. 硬膜外麻醉使疼痛主要传入途径被阻断,极大地减少了疼痛刺激的传入量,而次要传入途径有害刺激在中枢被全麻所抑制,镇痛完善,肌松满意,生理干扰小,可减少全麻药的用量, 减少全麻药残留效应,术终拔管早,又可连续镇痛,利于早期咳嗽排痰,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有效改善肺功能,提高康复质量。但硬膜外麻醉交感神经,使容量血管扩张,易引起血压下降,心率减慢。本研究发现0.5%罗哌卡因,0.25%罗哌卡因与1%利多卡因对半液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在气管插管时都出现了明显的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现象,尤其是0.5%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血压和心率变化更甚。而0.25%罗哌卡因与1%利多卡因对半液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 血压和心率虽变化不大,但是各种全麻药用量较其他两组多。因此,我们认为0.25%罗哌卡因与1%利多卡因对半液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应用于临床,效果较好,但要注意插管前补足血容量,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如患者年龄较大,合并心脑血管,高血压等疾病时以0.125%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较安全。【参考文献】 [1] Segawa H mori k kasai ketal The role of the phrenic nirves in stress response in apper abdominal surgery [J]. Anesth Analy, 1966 ,82: 1215-1224. [2] 许 晴.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用于胸科手术[J].临床麻醉学,200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