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麻醉学》

子宫全切除术不同麻醉方法的比较

发表时间:2009-05-26  浏览次数:879次

吴捷 熊中华 周敏 潘继品   313300 浙江省安吉县人民医院麻醉科,313300 浙江省安吉县人民医院梅溪分院

【关键词】  子宫全切除术 麻醉方法

  目前腰硬联合麻醉、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1]广泛在临床上使用,评价不一,作者自2005年5月至2006年3月对子宫全切术患者采用不同方法,比较其优缺点,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60例患者,ASAⅠ或Ⅱ级,年龄35~55岁,体重45~75kg,身高148~165cm。

  1.2  方法

  术前常规用苯巴比妥钠100mg、阿托品0.5mg肌注。随机分成3组(n=20),Ⅰ组2点式持续硬膜外阻滞组,分别T11~12\L2~3椎间隙穿刺硬膜外腔,分别头向上、向下置管3~4cm,各注入试验量2%利多卡因3ml,观察10min,无腰麻征象后,相隔5min各注入1.6%利多卡因+0.2%丁卡因10~15 ml,每隔45~60min各追加5 ml。麻醉效果明确,手术开始后进腹前给予适量麻醉性镇痛药,防牵拉反应,使患者入睡。Ⅱ组单点式腰硬联合麻醉组,经L2~3椎间隙穿刺硬膜外腔,当确定穿刺针进入硬膜外腔后用25G腰穿针,自硬膜外穿刺针孔进入蛛网膜下腔,确定脑脊液流出后以缓慢速度(约5s 1ml)注入局麻药(0.75%布比卡因2ml+10%葡萄糖1ml)根据患者情况注入2.5~3ml迅速拔出腰穿针,然后向头留置硬膜外导管3~4 cm,固定导管,让患者平卧调节手术所需要的平面(5~10min内调节),控制阻滞平面在<T6。但应该注意扩容补液体,同时准备麻黄碱、阿托品及其他抢救准备。手术开始后根据麻醉平面消退情况,约1.5~2h硬膜外腔注入试验量2%利多卡因3ml,观察10min BP、HR阻滞平面变化,根据患者酌情用1.6%利多卡因+0.2%丁卡因8~12 ml。Ⅲ组分点式腰硬联合麻醉组,先取T11~12椎间隙穿刺硬膜外腔,然后头向置硬膜外导管3~4 cm,注入试验量2%利多卡因3ml,观察10min,无腰麻征象后,再取L2~3椎间隙穿刺蛛网膜下腔,确定脑脊液流出后以缓慢速度(约5s 1 ml)注入局麻药(0.75%布比卡因2ml+10%葡萄糖1ml)根据患者情况注入2.5~3ml迅速拔出腰穿针。然后患者平卧,或头略抬高,依据手术需要,硬膜外追加麻醉药1.6%利多卡因+0.2%丁卡因5~10ml,控制平面在T6以下。间隔45~60min追加3~5ml混合药,患者BP下降时应先扩容林格氏液300~500ml静滴。血压下降>30%予麻黄碱10~15mg。准备麻黄碱、阿托品及其他抢救药物。术中监测记录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CG),术后患者均用持续硬膜外镇痛。

  记录整个时间段BP和HR,并统计整个观察期收缩压(SBP)变化<基础值30%和HR<60次/min的发生率及其他不良反应。统计询问手术医生对肌肉松弛的整体评价。记录麻醉操作开始至允许手术开始时间。

  所有操作均由熟练掌握该技术的麻醉医师实施。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3组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麻醉操作时间Ⅰ组>Ⅱ组(P<0.05)。其他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表1  3组患者一般情况的比较 (略)  

  3组麻醉后15min血压均有不同程度下降,3组SBP均比基础值明显下降(P<0.05),同时,Ⅰ、Ⅱ组DBP比基础值也有下降(P<0.05)。Ⅱ组SBP与Ⅰ组、Ⅲ组比较更为明显(P<0.05)。3组HR变化不大,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表2  3组病例  HR、BP变化(略)     整个观察期不良事件发生率,Ⅱ组相对较多,Ⅲ组居中,Ⅰ组最少。见表3。表3  3组患者观察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比较(略) 

   3组优良总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比较优秀率。Ⅰ、Ⅲ组比Ⅱ组腹肌肌松好(P<0.05)。Ⅱ、Ⅲ组比Ⅰ组子宫更易提升(P<0.05)。见表4。表4  手术医生对3组患者肌松的评价(略)

  3  讨论      目前腰硬联合麻醉在临床上应用较成熟[2],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亦同样。3组麻醉方式均能满足手术要求,从满足手术角度看,无实质性优劣之分,更为重要是麻醉医生掌握该技术的熟练程度。但是,从具体操作来讲,也存在一定的区别,硬膜外阻滞麻醉操作时间较长,子宫提升度无其他两组腰硬联合麻醉完善,可是,它无头痛等腰麻副作用,循环也相对稳定。而其他两组腰硬联合麻醉副作用相对较多[3]。单点式腰硬联合麻醉,需要及时调节麻醉平面,循环影响较其他两组大,平面有过高和过低的担忧,腹肌肌松有时差,从手术时间讲,联合硬膜外阻滞无必要,单独即能完成,即使使用平面上升也有限,主要用于手术后硬膜外镇痛。分点式腰硬联合麻醉,可控性更强,可达到循环稳定和肌松良好的满意结合点,操作也易掌握。作者倾向分点式腰硬联合麻醉。具体采用何种麻醉方法主要取决于麻醉医生掌握该技术的熟练程度[1]。

【参考文献】   1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主编.现代麻醉学.第3版.人民出版社,2004. 825~828,1089~1094.

  2 陈益叶,蔡伟珍,江慧群. 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经阴式子宫切除术的应用.浙江临床医学,2003,5(3):235.

  3 王明山. 腰-硬联合麻醉不良反应.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2,23:161~162.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