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4-03-21 浏览次数:941次
翼状胬肉是多因外界因素刺激而引发的成纤维细胞和新生血管异常增生疾病,同时也为眼科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目前,手术疗法是翼状胬肉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法,但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术后复发是影响翼状胬肉治愈率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困扰翼状胬肉患者的关键问题。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80例(80眼)翼状胬肉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患者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80例(80眼)翼状胬肉患者为研究对象,男45例(45眼),女35例(35眼),年龄45~72岁,平均(54.6±5.2)岁。初发者72例,复发者8例。患者翼状胬肉均不同程度的侵入角膜缘内2 mm以上。随机将本组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40眼)与对照组40例(40眼)。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观察组40例患者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于术前3天,行0.3%妥布霉素滴眼,4次/d。①翼状胬肉切除:于手术显微镜下,予以患者0.4%盐酸奥布卡因表面麻醉,常规铺巾,开睑。再用0.5 ml的2%利多卡因予以患者胬肉表面结膜下浸润麻醉。于距胬肉头部边缘外的0.5 mm处切开浅层角膜直至前弹力层,提起胬肉头部,分离角膜组织与胬肉组织直至角膜缘。再将球结膜剪开,巩膜上胬肉组织行钝性分离,将胬肉、变性组织及不良增生组织彻底清除。②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将2%利多卡因液注射于患眼上方球结膜下,行局部麻醉。切取与胬肉缺损区大小一致的球结膜移植片。然而,于巩膜创面长将球结膜移植片移植,并保证角膜缘侧之间的完好吻合,并将移植片与球结膜间断用10-0尼龙线缝合固定。最后,行术后处理,结膜缝线拆除。对照组40例患者行单纯的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麻醉及手术方案同观察组。
1.3观察指标
1.3.1临床治疗效果:于患者治疗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评价标准[1]:治愈:角膜创面得以良好愈合,且透明光滑;移植片成活(对照组无该指标),结膜无充血及增生现象发生。未愈:患者术后未达到治愈标准。
1.3.2复发率:于患者治疗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6个月的追踪随访,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复发率。复发评价标准:角膜创面出现新生血管及纤维组织增生,且增生长入角膜缘大于1.0 mm。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s x±)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治愈率为97.5%,对照组为9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为7.5%,对照组为1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3讨论
术后复发率高是影响翼状胬肉临床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而翼状胬肉切除后的炎性反应使胬肉组织残留的血管、纤维细胞活化是导致疾病复发的主要原因[2]。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则采集少量来自患者眼睛的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到患病的另一只眼睛上,让其自然“生长”,修复角膜,并促进角膜创面迅速上皮化,从而对纤维血管组织向角膜表面生长造成抑制,进而大大降低术后复发率[3]。同时,该手术方式不仅可以避免排异现象,且不受角膜供体稀缺的影响。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单纯的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因此,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4参考文献
[1]魏英丽,朱洪燕.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观察[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3,8(6):191.
[2]江军,桑红蔓,刘泽刚.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与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的疗效比较[J].内蒙古中医药,2012,11(14):221.
[3]蔡成平,张靖东.翼状胬肉切除术中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预防复发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3,7(19):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