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眼科学》

玻璃体切除术前预测术后视力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2-03-31  浏览次数:685次

  作者:程浩,夏天,孙克清,麦庆怡,洪海峰,路晓  作者单位:中国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475001)中国河南省开封市,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

  【摘要】  目的:探讨预测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后视功能的方法。方法:采用术前光定位、辨色力和视觉电生理检查方法,评估24例各种原因所致玻璃体出血或混浊,眼底不能窥入的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后视功能情况。分别将术前光定位、辨色力和闪烁光VEP,常规闪光ERG结果与患者术后3wk最佳矫正视力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玻璃体出血或混浊术后视力与术前光定位、辨色力无相关性,与闪烁光VEP的振幅具有显著相关性,r=0.591,P=0.008。与术前明视白光ERG的a,b波振幅具有较显著相关性,r=0.549,0.495,P=0.015,0.031。结论:术前光定位和辨色力不能判定玻璃体切除术后的视功能情况,术前闪烁光VEP和明视白光ERG可以对术后视力进行准确预测。

  【关键词】 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光定位,辨色力,闪烁光VEP 闪光ERG 玻璃体切除术

  0引言

  玻璃体手术目前已成为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主要手段,使许多过去认为无法治疗的眼病有了治愈的机会。但对其术后视功能的评估,始终缺乏有效的预测方法。对于许多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来说,其预后更是医生和患者共同关注的问题。为探讨对玻璃体切除术后视力预测的方法,我们对200803/06在我院实施的24例24眼玻璃体切除术患者,术前行光定位、色觉、闪烁光VEP(flicker 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ERG(electroretinogram, ERG)检查将其结果与术后3wk最佳矫正视力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有效的预测玻璃体切除术后视力的方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各种原因所致的玻璃体出血或混浊眼底窥不见的患者24例,其中血管阻塞性病变8例,湿性型老年黄斑变性3例,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伴玻璃体积血或混浊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9例、葡萄膜炎2例,年龄22~73(平均52.9)岁,男10例,女14例,所有患者均无外伤史,有影响术后视力并发症者不包括在本研究对象之列,术前视力:光感~0.2。

  表1 术后视力与术前VEP,ERG,光定位,色觉的相关分析(略)

  1.2方法 ERG:按国际临床视觉电生理学会标准,应用美国LKC2503型全视野刺激器,以GrassPS22型光刺激源做暗适应蓝光I8、白光I16、红光I16及明适应白光I8刺激,记录系统采用Nihonkohden产Neuropack II电生理仪,其通频带为21000Hz,扫描时间为100ms,分别观察闪光ERG最大混合反应(白光I16)及白光明视反应(PI8)的a,b波的振幅和潜伏期。30Hz闪烁光VEP:通频带0.5~200Hz,扫描时间200ms,闪光强度I8,叠加次数128次,记录电极用AgAgCl电极按国际EEG1020系统,置作用电极于Oz位,参考电极于Fz位,地电极于耳垂,记录仪器同上。主要分析VEP基波的振幅。手术均由同一技术熟练者操作。瑞士产LeicaM840型手术显微镜下常规行玻璃体切除+眼内光凝或硅油充填术。3wk矫正视力:光感1例,其余为FC/30cm~0.9不等。

  2结果

  本结果采用SPSS医学统计软件包的Spearmans相关分析。所有患者按常规都在术前进行光定位及辨色力测定,光定位定为9级,只看到一个方位为1,正常者为9。色觉分为蓝绿均确切的为1,不确切的为2(只有1个不确的即为2)。术后视力按公式d/D×0.1计算,全部换算成数值,光感只有一个按0.0001计算,结果显示:全部病例术后视力与术前光定位,辨色力无相关性,P=0.333,0.278。24例患者VEP,ERG资料完整的19例。VEP只分析基波振幅。ERG分析a,b波的振幅和潜伏期,其中A1,B1分别为a,b波的振幅;A2,B2为a,b波的潜伏期,闪光ERG最大混合反应的a,b波振幅和潜伏期分别:混合A1,混合B1; 混合A2,混合B2,白光明视反应的a,b波振幅和潜伏期分别为:白光A1,白光B1;白光A2,白光B2。结果显示:术后视力与术前闪烁光VEP的基波振幅具有显著相关性,P=0.008,r=0.591。与白光明视反应的a,b波振幅也有较显著相关性,P=0.015,0.031,r=0.549,0.495。与其他因素的关系经统计P>0.05,提示差异无显著性(表1)。

  3讨论

  玻璃体切割术后视力恢复程度是医生和患者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对于眼底不能窥见的患者传统上常使用术前光定位和辨色力测定,但光定位主要测定周边视网膜功能,因而与术后视力好坏无关,且浓厚的玻璃体出血或大量的玻璃体纤维增生可形成一个光学屏障,光刺激不能或很少达到视网膜,所以不能准确判断周边视网膜的功能。而辨色力是反映视锥细胞的功能也即反映黄斑区的功能,本应能代表术后视力恢复情况,但因在玻璃体出血或混浊时可引起辨色力低下,且辨色力是通过裂隙灯检查,不能提高颜色的亮度,同时蓝绿色光通过积血或混浊的玻璃体时由于存在颜色的互补作用,所以到达视网膜时可形成非彩色或其它颜色,因而辨色力也不能反映术后视功能恢复程度。因此,这些方法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眼科临床需要。本研究结果也证明:术后视功能与光定位、辨色力并不具有相关性。本组病例中有两例术前光定位、色觉都不确切,术前视力为手动/20cm和光感,术后视力却恢复到0.5和0.9。故寻找更好的术前评定视功能情况的方法十分迫切。

  临床视觉电生理检查具有客观性、可靠性优点,为了解屈光间质混浊患者视功能提供了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并已在眼外伤中得到初步应用[1]。Abrams等[2]认为:玻璃体手术前ERG的降低是由于有下列两种原因:一是玻璃体出血导致到达视网膜的刺激光亮度减少,二是存在的视网膜损害使得光阈值升高和ERG的振幅降低。Doslank等[3] 认为除了上述原因外尚有:(1)ERG起源于视网膜并通过眼内组织传导至角膜,当眼内组织的电传导性下降1/10时,ERG就出现明显下降;(2)血液对光线的滤过作用;(3)血液对视网膜的毒性。而(1)(2)两个因素可通过增加刺激光的强度来消除对ERG的影响。当闪光强度足够大时,减少屈光间质混浊对进入眼内光亮度的影响,只要眼底及视路功能正常、无论屈光间质的混浊程度如何,仍可记录到正常的闪光ERG和闪光VEP反应[4]。因此,电生理检查可以用于预测屈光间质混浊手术治疗后视功能恢复情况。ERG 分为暗适应ERG和明适应ERG,前者反映视杆细胞的功能,可以反映术后周边视力情况即视野的情况,不能代表术后中心视力恢复程度。后者反映视锥细胞的功能。本研究采用明视闪光ERG,有效抑制视杆细胞活动,从而可较确定地记录到视锥细胞反应,可反映黄斑部的功能。我们的结果显示:术后视力与术前明视白光反应的a,b波振幅有较显著的相关性。P=0.015,0.031,r=0.549,0.495。与吴德正等发现术前明视ERG的b波振幅与术后视力呈正相关一致[5,6]。在本研究中2例AMD患者,1例术前明视ERG的a波振幅正常,b波振幅轻度降低,术后视力0.6,虽然术中发现黄斑区有较多视网膜下出血,但在中心凹鼻侧,未波及黄斑中心凹,所以术后视力恢复较好,另1例明视ERG的a,b波振幅重度降低,术后视力仅有光感,但也有例外情况发生,例如有1例ERG振幅a波轻度降低,b波中度降低,术后视力为0.08。Schonfeld等[7]对24例增生性糖尿病患者的25眼研究显示:闪烁光VEP反应与患者术后视力之间有良好的一致性,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前因玻璃体积血,视力仅为手动~0.1,手术前进行了多种视功能检查,包括激光干涉视力,颜色光辨别及多种闪光频率的VEP(1.8,7.6,15和30Hz)检查,将术前检查与术后6mo的视力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仅术前闪烁光VEP检查与术后视力间有相关性,术前对15Hz和30Hz的频率呈阳性的患者,术后视力比只对1.8Hz和7.6Hz呈阳性的患者的术后视力要好,视力能达到0.11,而后者只有手动。我们的结果是术后视力与术前闪烁光VEP的基波振幅具有显著相关性,P=0.008,r=0.591,这与Sohonfeld的报告相一致。有研究指出:稳态闪光VEP(10Hz)预测玻璃体出血患者的术后视力的准确性为86%[8],其准确性及适用范围尚需更多的验证。

  综上所述,玻璃体混浊术后视力的判定与术前光定位、辨色力无相关性,与闪烁光VEP的振幅具有显著相关性,与明视白光ERG的a,b波振幅具有较显著相关性。当然,由于我们的病例数较少,可能有一定的局限性,对此,我们将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胡莲娜,仇长宇,郭惠玲,等.挫伤眼球视功能的电生理评价.国际眼科杂志 2005;5(4):691692

  2 Abrams GW, Knighton RW. Falsely extinguished brightflash ERG:its association with dense vitreous hemorrhage. Arch Ophthalmol 1982;100(9):14271429

  3 Doslak MJ, Hsu PC. A theoretical study of the effect of vitreous hemorrhage on the electroretinogram. Invest Ophthal Vis Sci1984;25(12):233235

  4吴乐正,吴德正.临床视觉电生理学.第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9:384389

  5 Ma J, Wu DZ, Gao RL. 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 in evaluating retinal function of diabetic macular edema after pars plana vitrectomy. Chin Med J (Engl) 2004;117(5):764766

  6 Wu DZ, Gao RL, Luo TQ. Preoperative electroretinogram for predicting postoperative visual function of vitrectomy. Eye Science1989;5(34):105109

  7 Schonfeld CL, Schneider J, Korner U, et al. Prognostic factors in vitreous surgery for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Ger J Ophthalmol 1994;3(3):137143

  8 Vadrevu VL, Cavenders, Odom JV. Vse of 10Hz flash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 in prediction of final visula acuity in diabetic eyes with vitreous hemorrhage. Doc Ophthalmol 1992;79(4):371382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