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手术方法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2-02-28 浏览次数:645次
作者:宋本平,王友良,高华伟 作者单位: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四川 西昌 615000
【摘要】目的 比较临床常用的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和单纯胬肉切除术+丝裂霉素C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85例90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4眼采用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B组46眼采用单纯胬肉切除术术中应用丝裂霉素。术后随访12月。结果 A组42眼治愈,2眼复发;B组36眼治愈,10眼复发。两组治疗复发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翼状胬肉复发率低,术后患者恢复快,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理想的手术方法。
【关键词】 翼状胬肉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丝裂霉素c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Two Surgical Treatments for Pterygium
Song Benping, Wang Youliang, Gao Huawei,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Liangshan Prefecture, Xicha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6150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s of two common treatments for primary pterygium in clinic: limbus corneae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nd simple pterygium excision combined with mitomycin-C. Methods 90 eyes of 85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 Group A (n=44, limbus corneae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was performed) and Group B (n=46, simple pterygium excision combined with mitomycin-C was given); post-operation follow-up lasted for 12 months.Results In Group A, 42 eyes recovered while reoccurrence was found in 2 eyes; in Group B, 36 eyes recovered while reoccurrence was found in 10 eyes; there existe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reoccurrent rate between the 2 groups (P<0.01).Conclusions Limbus corneae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pterygium leads to low reoccurrent rate but quick recovery after surgery, it is worthy of application in clinic.
Keywords pterygium limbus corneae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mitomycin-C
翼状胬肉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眼表疾病,它不仅影响眼的美观,还可能不同程度的影响视力。具体发病原因不明,可能与紫外线照射、气候干燥、接触风尘等有一定关系。最近研究表明长期的紫外线照射可能引起角膜缘干细胞的损害,从而发生翼状胬肉[1]。翼状胬肉的治疗以手术为主,传统手术方法很多,但复发率高,可高达30%~50%,防止复发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单纯的胬肉切除手术复发率高,为寻找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我科自2000年开始采用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和单纯胬肉切除术+丝裂霉素C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通过观察其临床疗效试寻找复发率低的手术方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来我院眼科患者,初发胬肉70例66眼,复发胬肉15例24眼,胬肉头部侵入角膜大于2 mm,年龄32~74岁,平均56岁。以农民居多。所有病例均进行视力、屈光、裂隙灯等常规检查,排除干眼病,眼表急性眼症。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A组)44眼;单纯胬肉切除术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组(B组)44眼,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胬肉大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A组:手术均在表面麻醉加局部浸润麻醉、手术显微镜下进行。先自翼状胬肉颈、体部剪开球结膜,以保持结膜创缘整齐,然后将胬肉组织颈、体部分离,向角膜面反转轻拉,顺势把胬肉头部从角膜上撕除剥离下来,使胬肉呈整体大部分清除下来,继而比较容易刮除干净残留的胬肉,而不致于损伤角膜深层组织,刮除干净巩膜残留的胬肉组织,尤其对复发者要刮除干净瘢痕组织,注意转动眼球观察勿损伤内直肌,必要时巩膜烧灼止血,在同一眼上方切取相应大小和形状的带角膜缘干细胞的球结膜游离植片,平铺于胬肉切除后巩膜表面,上皮面向上,植片角膜缘与受区角膜缘对合,11~0尼龙缝线间断缝合植片10针左右,其中角膜缘处2针可固定缝合于浅层巩膜,以利于移植片平整固定,如果创面较大,可将球结膜鼻侧上下两角各拉拢缝合1针,上方取移植片处球结膜拉拢缝合1~2针。B组:胬肉切除同A组,显微镜下切除胬肉头颈部,暴露巩膜,术中将0.02% 丝裂霉素c浸润棉片置于裸露的巩膜及角巩缘上,持续5 min后用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去除残余的丝裂霉素c,然后将结膜用10~0线间断缝合于浅层巩膜上,距角巩缘约2 mm。所有病例均由同一人进行手术,术毕碘必殊眼水点眼,眼垫包扎,术后第1d开始滴用碘必殊眼水、双氯芬酸钠眼水,7~10 d拆线四周停药,术后随访12月,规定胬肉再次长入角膜超过角膜缘1.5 mm,示为复发。
1.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0.0软件进行卡方检验,P<0.01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病人术后早期术眼刺激较重,可能与缝线刺激及角膜、结膜创面情况有关,3~5 d后逐渐减轻,未发现移植片排斥反应。角膜创面上皮愈合时间:角膜缘干细胞组为3~5 d,平均为4d,丝裂霉素组为5~10 d,平均为7 d,角膜创面上皮愈合时间A组明显优于B组。术后随访1~2年,角膜缘干细胞组44眼复发2眼,复发率为4.55%,丝裂霉素组46眼复发14眼,复发率为30.43%,复发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3 讨论
翼状胬肉是一种常见的眼表疾病,致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翼状胬肉的发生可能与风尘、烟雾、干燥、紫外线等因素有关,尤其是紫外线照射被认为是极其重要的致病原因。阳光中的紫外线长期照射或其他环境因素常可造成眼睑暴露部分的鼻侧角膜缘干细胞损伤,导致干细胞屏障功能被破坏,引起角膜缘干细胞结膜下纤维组织增生长入角膜。此外,受损的干细胞还可能释放血管增生因子,加速胬肉的形成。目前手术是治疗胬肉最有效的方法,由于手术方法各异,术后复发率相差很大,可高达40% ,因此改进手术方法,预防术后复发成为临床研究讨论课题。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翼状胬肉的主要方法,单纯胬肉切除术的复发率高达89%[2]。研究表明,手术创伤及术后炎症反应使胬肉组织残留的成纤维细胞和血管细胞活化以及细胞外基质蛋白的沉淀,是导致纤维血管组织形成翼状胬肉复发的原因。因此,显微镜下干净彻底地切除胬肉,避免胬肉组织残留,同时恢复角膜缘干细胞功能,是防止胬肉术后复发的关键[3]。丝裂霉素C(mitomycin MMC)是由头状链霉菌产生的乙撑亚胺类抗生素混合物中的一种成分,具有烷化作用,与DNA分子的双螺旋形成交联,破坏DNA的结构和功能,抑制增殖期细胞的DNA复制,并能抑制RNA依赖性DNA合成,从而有效地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阻止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物质[4],故可以抑制翼状胬肉的复发。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安全性高,不存在排斥反应。角膜缘上皮移植为角膜上皮提供了健康的干细胞并重建了角膜缘屏障功能,可有效阻止结膜纤维组织和新生血管经角膜级进入透明角膜区,从而达到减少术后复发的目的本组病例中未出现植片溶解现象,植片成活率极高,且取材方便。供区结膜修复良好,无并发症。
在本研究中,丝裂霉素组复发率为30.43%,角膜缘干细胞组复发率为4.55%。两组有显著性差异,我们的临床研究表明:两种手术治疗均会降低手术复发率,但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更加优于丝裂霉素组,相比之下它具有复发率低,角膜创面恢复快,而且自体取材方便,是理想的手术方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葛 坚.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7.
[2] 李建军,张铁民,周 亮.丝裂霉素在翼状胬肉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7,5(6):33.
[3] 梁轩伟,严灿荣,廖海兰.新鲜羊膜球结膜下移植治疗翼状胬肉[J].眼外伤职业的病杂志,2005,27(2):119~127.
[4] 张舒心,刘 磊主编.青光眼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