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眼科学》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54例分析

发表时间:2011-05-17  浏览次数:502次

  作者:彭静,蔡凤梅 作者单位:西安市第四医院,陕西 西安 710041

  【摘要】 目的:探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对54例翼状胬肉行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后随访6个月~2 a,观察翼状胬肉复发率。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 a,复发率为7%。 结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是一种治疗翼状胬肉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翼状胬肉;疗效

  翼状胬肉是一种常见,多发的眼部疾病。既影响美观又影响视力。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不清楚。手术是治疗翼状胬肉最常用的方法,但单纯切除翼状胬肉术后翼状胬肉易复发。我院自2004年开始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54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翼状胬肉均为住院病人,共54例60只眼,男23例,女31例,均为初发者。年龄35岁~70岁,平均45岁。术后随访6个月~2 a。

  1.2 眼部情况 翼状胬肉病变侵入角膜组织2 mm~5 mm,均无睑球粘连。

  1.3 手术方法 术前3 d常规使用典必舒及迪非滴眼液。手术均在局麻和显微镜下完成。用0.5%的爱尔卡因眼水表麻,2%利多卡因行翼状胬肉局部浸润麻醉。用有齿镊子夹住胬肉头部,从其边缘外0.5 mm处作浅层角膜切开,钝性分离角膜上胬肉组织,剪除胬肉头部及胬肉下增生的组织,暴露巩膜创面3 mm×4 mm,烧灼止血。在同侧眼颞上方取与创面角膜缘等长的带角膜缘上皮组织的球结膜移植片(不带筋摸)移到巩膜创面上,上皮面朝上,10—0线缝合固定角巩膜创面两端于浅层巩膜上。另外三边结膜辫对位间断缝合。取材处不需缝合及处理。

  1.4术后处理 术后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2万单位,地塞米松2.5 mg,0.3%泰利必妥软膏包眼2 d~5 d,待角膜上皮开始愈合,局部开放点眼,典必殊眼药水,贝复舒眼药水各4次/d。10—0缝线7 d~10 d拆线。门诊随访3个月~2 a。

  2 结果

  2.1 判断标准 治愈:结膜平整无充血,角膜创面上皮覆盖,无新生血管和翼状胬肉增生;复发:结膜充血增厚,角膜创面有新生血管和翼状胬肉增生。

  2.2 结果 术后结膜充血,水肿多于一周内消失。移植片平坦,生长良好,角膜创面于术后1 d~3 d修复光滑,两周后拆线时角膜上皮已完全修复,多为透明、半透明状态,少数留有薄翳,个别表现为斑翳。所有病例均随访3个月~2 a,除4只眼复发外,所有病例均治愈,成功率为93%。

  3 讨论

  翼状胬肉是一种常见,多发的眼表疾病,表现为呈三角形增厚的球结膜组织病变,其头部侵袭生长至角膜,体部位于睑裂区的一侧,大多生长在鼻侧。增生的组织肥厚,血管扩张。翼状胬肉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紫外线照射损害角膜缘干细胞,气候干燥,接触风沙等有一定关系。户外工作的人群发病率较高。目前,各种手术和各种药物治疗均未能从根本上阻止翼状胬肉的复发。过去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术后复发率高达30%-50%。而且复发后的病变发展快,更肥厚,需再次手术。近年,随着人们对角膜缘干细胞作用认识的深入,多采用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以降低复发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角膜缘干细胞是角膜上皮再生的来源,能分化增殖为上皮细胞。它是角膜与结膜之间的栅栏,能阻止结膜上皮下组织向角膜生长,从而维持角膜的透明性。在正常生理条件下,角膜缘的增殖压力抑制了结膜上皮细胞长入,并且防止了角膜缘部源于结膜血管长入。采用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为病变区的结膜和巩膜提供正常的上皮细胞,从而阻止异常变性组织增生,防止新生血管及结膜上皮长入角膜,防止胬肉的复发。该手术取材方便,术后炎症反应轻,术后复发率低,是一种治疗翼状胬肉比较有效的方法。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