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0-11-05 浏览次数:453次
作者:姜宏 尹维田 郝继龙 卢佳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眼科,吉林 长春 130031
【关键词】 老年人;真菌性角膜溃疡
真菌性角膜溃疡因其致盲率高、治疗棘手等特点而受到广泛关注,以往认为发病人群主要是青壮年农民或户外工作人群。但是,近年来老年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数量逐年上升,由于就诊不及时以及老年人免疫能力低下等原因,导致其病情严重程度、选择治疗手段及治疗复明率与中青年患者有所不同。本文收集我院确诊为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患者 136例 (136眼),分组比较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36例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按年龄分成老年组及中青年组,老年组 78例 (78眼),男43例,女 35例,年龄60~89岁,平均 69.2岁,5例就诊前曾经用大量抗生素、激素类药物治疗,19例有糖尿病病史。中青年组 58例 (58眼),男39例,女 19例,年龄16~59岁,平均41.3岁,3例就诊前曾经用大量抗生素、激素类药物治疗,3例有糖尿病病史。
1.2 临床表现
患者自诉眼痛,视物不清,且畏光流泪,全身精神状况差。局部体征:角膜溃疡呈灰白色,质硬、干燥、表面粗糙、溃疡附近有卫星灶,角膜内皮有内皮斑,有不同程度的前房积脓。所有患者均作角膜刮片及角膜真菌培养,均为显微镜下涂片找到真菌菌丝或真菌培养阳性而确诊。
1.3 分型〔1〕
根据病变程度分型,①轻型:角膜溃疡面积直径 <3 mm深度 <1/5CT,前房轻度葡萄膜反应,前房可见浮游细胞;②中型:角膜溃疡面积3 mm~5 mm,深度1/5CT~1/2CT,前房中度葡萄膜反应,积脓+~;③重型:角膜溃疡面积直径 >5 mm,深度 1/2CT~2/3CT,前房葡萄膜反应严重,伴积脓。
1.4 治疗方法
以无菌生理盐水冲洗溃疡表面,再以0.5%奥布因滴眼2~3次,显微镜下用刀片对角膜溃疡面进行清创,尽可能刮净溃疡表面分泌物及溃烂组织,用棉棒蘸取 10%碘酊在溃疡面烧灼,随后即用生理盐水充分冲洗,清创烧灼可隔日1次,可观察到溃疡边界清晰。5%那特真滴眼液或两性霉素B眼液滴眼,轻中型1次/2~4 h,重型1次/h,病情稳定后改为4次/d。治疗期间均常规点1%阿托品眼膏3次/d,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3次/d,氧氟沙星眼膏3次/d。根据病情应用降眼压药物。荧光素完全不着色后维持用药至少1~2 w。药物治疗无效或发生角膜穿孔时考虑手术。手术方式包括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板层角膜移植术、结膜瓣遮盖术、羊膜移植术、联合小梁切除术、人工角膜下玻璃体切割术、眼内注入抗真菌药物等。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尽可能地去除病灶、挽救视力、挽救眼球为目的。
1.5 疗效判断标准
①治愈:疼痛症状消失,角膜溃疡愈合,荧光素染色阴性,前房积脓消失。②好转:疼痛症状明显减轻,角膜溃疡部分愈合,前房积脓减少或消失,荧光素染色(±)。 ③无效:疼痛症状无改善,角膜溃疡扩大或穿孔,前房积脓加重,结膜囊分泌物涂片镜检有真菌菌丝。④放弃治疗,短时间内治疗无效拒绝继续用药或手术治疗。⑤脱盲:视力大于0.1。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老年组患者就诊时平均发病时间25.2 d,中青年组平均发病时间13.1 d,老年组患者就诊时间明显延迟。两组间疾病分型比较:老年组患者就诊时疾病程度重(Wilcoxon,Z=3.67,P=0.000 2),见表1。治疗结果:除老年组8例、中青年组1例放弃治疗外,127例均通过药物或手术治愈出院;于患者出院大于1年后随访视力,除老年组11例、中青年组3例失访外,其余患者治疗方式及最终视力结果,老年组复明率为46.2%,低于中青年组89.7%(χ2=27.56,P<0.0001),详见表2。表1 老年组与中青年组就诊时病变分型比较〔n(略)〕表2 不同治疗方法治疗例数及脱盲例数(略)
3 讨论
真菌是化脓性角膜溃疡常见的致病菌,是微生物环境中正常的组成部分,一般情况下角膜极少发生真菌感染,致伤物如稻谷、植物枝叶、尘土等处常有真菌存在。当角膜外伤造成角膜上皮损伤的同时,真菌即接种于角膜引起发病,潜伏期不等,一般 1~4 d。随着眼外伤的增多、局部皮质类固醇、广谱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的普遍应用,致使真菌性角膜溃疡日益增多,感染的程度也日趋严重,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尤其是在基层农村,收获季节发病率更高。由于缺乏对真菌性角膜炎的认识,许多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在发病初期被误认为其他感染的角膜炎,而大量使用抗生素和激素治疗,造成正常眼表环境的破坏,正常眼表菌群失调,真菌大量繁殖。不当使用激素会抑制组织的炎症反应,在治疗过程中不但无效,反而促使病情恶化。老年人随年龄增长视器官及整个视觉系统在组织结构和功能上可发生变异和衰退,易患许多致盲性眼病〔2〕。且老年患者大部分文化层次低,理解及接受知识能力较差,并且往往病情复杂,对疼痛的敏感性低,致使老年患者就诊时间晚,病情严重,对视力影响严重。因此,对于老年人除了积极治疗眼病外,还需加强宣传教育,反复、细致的健康教育对老年人来说尤为重要〔3〕。
引起真菌性角膜溃疡主要的致病菌以腐生性真菌为主,常见有镰刀菌、曲霉菌等,同时引起的病变也最为严重 。首要致病为镰刀菌,其次为曲霉菌属〔4〕。目前特效、广谱的抗真菌药物仍然缺乏,即使有部分供应临床,其渗透性差、毒性大、抗菌谱窄,限制了全身及大剂量使用。老年患者特殊的生理变化影响着药物的体内过程,一方面老年机体对药物的分布、代谢和排泄能力降低,可使血药浓度过高或药物作用时间延长;另一方面老年机体对许多药物的耐受性较差,易加强药物的效应或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老年患者更应注意抗真菌药物的毒副作用,处于此种状况下,药物治疗效果较差,真菌进一步向角膜深层发展,甚至穿过后弹力层内球内感染,而致盲。在治疗局部疾病同时,积极调整患者身体的机能,以增强体质,这对提高治疗成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都有积极作用。
当药物治疗无效时就应果断采用手术治疗,对于濒临穿孔或已经穿孔的病例,如有适宜的角膜材料,则首选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因为真菌可垂直穿透角膜板层,并具有嗜后房性,因此穿透性角膜移植治愈率明显优于板层角膜移植。但随着显微手术精确度的提高,对于非全层浸润的病变(感染没有到达后弹力层者),只要术中将病变切除干净,板层角膜移植仍可获效果〔5〕。用结膜瓣遮盖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 具有经济、有效、易操作,溃疡愈合快,无排斥反应等优点。因结膜两端带蒂、血运良好、不坏死、覆盖的结膜瓣可提高药物的通透性,因此在角膜供体来源严重缺乏以及条件有限的基层医院不失为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老年患者通常为多发疾病,病情更严重,占用他们过多的时间、精力甚至财力,使部分老年患者放弃眼部疾病的治疗,或仅仅要求保留眼球,选择比较经济的手术方法,同时,由于角膜供体严重不足,有限的角膜来源更倾向用于中青年患者恢复劳动能力,使老年患者接受复明手术的比例减少,造成老年患者复明率低。
【参考文献】
1 王翠红.真菌性角膜溃疡病灶刮除氟康唑及碘酊治疗〔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4;26(5):33940.
2 梁轩伟,李发忠,丘武新,等.广东省梅县盲和低视力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眼科杂志,2001;37:125.
3 夏群,张伟,张尧贞,等.老年人盲和低视力的病因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4;23(2):968.
4 孙旭光,王志群,罗时远,等.眼部真菌感染的病原学分析〔J〕.中华眼科杂志,2002;38(7):35861.
5 谢立信.真菌性角膜炎〔J〕.中华眼科杂志,2003;39(10):6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