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循证医学模式下眼科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发表时间:2010-11-11 浏览次数:445次
作者:彭燕一 作者单位:(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广西桂林541001)
【关键词】 循证医学;眼科学;教师
20世纪90年代西方学者David Sackett将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定义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目前可获得的最佳研究证据,同时结合临床医师个人的专业技能和长期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观和意愿,完善地将三者结合在一起,制定出具体的治疗方案”[1]。循证医学反映在医学教育上,就是要提倡科学与人文的有机结合,促进临床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因此作为临床专业课程之一的眼科学教学,在教学理念、内容、方法等方面也要随之改变,作为双职型的眼科学教师必须在循证医学的实践中转变医学教育观念、完善自我的专业知识结构、全面提升眼科教学实践的能力,促进自我专业发展。
1 医学教育观的转变是眼科教师专业发展的先导
传统临床眼科教学只注重于知识的灌输,以传授眼科学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为主,知识获得与技能掌握的程度成为评判教学目标实现与否的唯一标准,知识教育代替了能力培养,教学成为知识传授的机械过程,教师和学生仅仅是传授与承载知识的工具。在这种教育理念和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习惯于简单复制课本知识和前人的经验,往往忽视了眼科学与其他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知识与能力结构存在很大缺陷,缺乏实践与创新能力。
当代医学教育要求学生不但要掌握医学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备临床技能、批判性思维、信息管理等多方面的能力[2]。现代医学教育是终身的自我教育,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培养学生的信息化处理能力和初步的科研素养,已成为现阶段医学教育(包括眼科学教育)的重点。因此,眼科教师要全面转变医学教育观念,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传授最佳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最有用、最急需的知识,以实现学习效率的最大优化。要善于引导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求索,充分发挥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学习习惯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因此,眼科教师要树立循证医学教育观,强化专业发展意识,自觉主动地规划自我专业发展,不断调整、完善自我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在循证医学教育实践中对自我价值观、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及实践进行不断反思,从而促进专业发展,适应循证医学教育目标和模式的要求。
2 在循证医学教育实践中建构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
2.1 知识的不断更新和创生
循证医学要求采用最新的、科学的证据作为临床决策的依据。当今眼科学发展迅速,诸多方面的研究有了很大的突破,白内障、青光眼、角膜病、葡萄膜炎及眼肿瘤等发病机制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新的成果,涌现出新的治疗技术和药物,因此知识技术的更新成为眼科教师的必然要求。眼科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研究,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了解眼科学乃至整个医学发展的新动态、新成果,并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术,优化自己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同时随着自然、社会环境的变化,眼科疾病谱也不断变化,眼科疾病病因改变,如过去我国致盲的首位原因是传染性眼病——沙眼,现在则是老年性白内障、老年黄斑变性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3],这些变化给眼科学带来新的挑战,眼科学理论、方法、技术的创新成为眼科学教师的使命和职责。循证医学实践为此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因为循证医学实践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知识本身的动力性和实践性来源得到关注,教师和学生个体知识经验的意义和价值更大程度地得以实现,使临床眼科学教师的知识结构始终处在不断自我更新和建构的过程中。在眼科循证医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和学生直接参与、经历、体验着整个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合作、对话和探讨,在真实、具体的情境里,运用循证医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眼科临床问题,促使师生掌握眼科学知识,并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也创生新知识。在运用证据的同时,也不断发现新的证据、更新、完善证据,以及发现、探究新的眼科学课题,创新眼科学理论和方法,不断丰富和推进眼科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因此,眼科学教师要敢于充分表达 “个人知识”,勇于质疑既有的书本知识或“绝对真理”,大胆探索和创生发展知识,同时也使自身知识结构得以更新完善,成为知识创新的主体。
2.2 多学科、完善的知识结构
循证医学强调整体医学观,眼科临床医疗要以患者为中心,尊重患者的价值和愿望,而不是以疾病为中心,医生不仅要考虑眼部疾病的根除而且要考虑患者的整个生命质量,即眼部疾病可能给患者今后生活、心理上的影响,而综合考虑治疗方案,医疗不是纯技术行为,更包含着广博的人文关怀,因此医学问题的解决是综合利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知识的结果。眼睛作为精细复杂的人体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与其他组织是密切相关的,眼部疾患有可能引起身体其他器官的病变,而身体其他部分的问题也可能导致眼部疾病,因此在治疗眼科疾病时,不仅注重机体的治疗,也要关注精神心理的健康。眼科临床实践和研究,不能仅仅局限在眼科学领域,而且要涉及医学相关学科,乃至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这才能够使眼科学医生(教师)在解决患者眼科疾病的同时,真正考虑患者作为人的整体价值和需求,从而实现循证医学以患者为中心的价值追求。此外,当今许多新的眼科技术、设备仪器、材料等都是多学科知识综合利用的结晶,如利用分子遗传学方法探查遗传基因、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分析视乳头改变、利用生物材料的合成与提取修复眼球壁等,这些都涉及到分子生物学、计算机、材料学等多学科。这些都要求眼科学教师必须进行跨学科学习和研究,建构起多学科交叉渗透的、宽厚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开拓视野,能够从多学科视角去分析眼科学的问题,形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临床思维和能力。
3 在循证医学教育实践中提升眼科学教师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3.1 循证医疗与教学实践双重能力的提升
作为一个教师,必须具备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和教育教学实践性知识等三方面知识,光有专业知识,不一定能够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必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知识(包括医疗实践和教学实践)才能够很好地完成医学教学任务。而循证医学则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医疗与教学合一的模式,实现眼科教师的医疗和教学双重实践能力的发展。它是在真实的医疗情境中,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和技术,通过解决具体的眼科疾病,使学生掌握眼科学的基础知识,并学会运用知识解决临床问题的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在医疗实践中通过探究性寻找问题解决方法,实现共同成长的一种教学模式。显然,循证医学教学对眼科教师的综合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更大的挑战。眼科教师一方面要熟练地掌握循证医学的方法和技术,具有获得筛选、分析、归纳证据、信息的技术,特别是要具有将证据与特定患者的个体信息及自身知识经验结合起来,作出有效的临床决策、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只有在实践中获得。当循证医学理论的普适性原则和规律回归于实践,在具体情境中,必然会面对复杂、多变和不确定的种种因素,以证据为基础的临床治疗方案将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充满特殊性、个体性的变式,并在这个过程还会不断调整,最后方案是否有效,都要在实践中验证,眼科教师只有在实践中通过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才能把握这种变化。另外循证医学实践的跨学科、系统性、整体性使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往往需要师师协作,也要师生协作、生生协作、医患协作,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提高教师合作学习和工作的能力。因此循证医学教学实践是眼科教师内在的价值观、知识经验、技术、情感态度等在特定时空中的综合展现,同时反过来也促使眼科教师的医疗、教学实践能力得到发展。
3.2 眼科教师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发展
循证医学教学实践还可以促进眼科教师创造精神与能力的提升。循证医学教学中,眼科教师不可能仅仅依靠教材就完成教学任务,必须打破按部就班的课堂教学的程式,重新编排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整合教学资源,这给予教师很大的专业自主权和创造发展的空间,有利于提升教师创新精神和能力。循证医学实践中,对于每一个具体的病案来说,没有现成的教科书和预设的教学结果,师生要最大限度地通过各种渠道挖掘教育资源,例如通过计算机、网络、英语及专业知识等查询国内外针对病案的各种相关信息,并结合自身及学生的情况,创造性地将其转化为具有价值的课程资源,使之进入到循证医学教学过程中,发挥多方面的教学功能。因此,循证医学教学也要求眼科教师要不断地超越自我,打破陈规,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袁红斌,李永华,朱秋峰,等.浅述在临床医学教育中引进循证医学思想[J].医学教育探索,2007,6(5):468-473.
[2]马伟建,陈迪,李霏,等.改进眼科学教学的探讨与实践[J].中国西部科技,2008,7(33):47-48.
[3]王霞,郑曰忠.积极发展循证眼科学[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6,24(9):886-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