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眼科学》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浆内皮素的检测及其与眼底视网膜血管病变的关系

发表时间:2010-08-20  浏览次数:481次

  作者:陈昌,方林彬 作者单位: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广东湛江 524001

  【摘要】 目的 观察血浆内皮素(ET)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眼底视网膜血管病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35例住院PIH患者(轻度10例、中度11例、重度14例)和20例正常足月妊娠待产产妇产前和产后血浆ET水平,同时专人检查PIH 患者产前、产后眼底视网膜病变情况;对比分析PIH患者与正常足月妊娠待产妇血浆ET水平的差异以及PIH患者产前、产后血浆ET水平变化与眼底改变之间的关系。结果 重度、中度、轻度PIH组产前及产后的血浆ET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重度、中度、轻度PIH组之间无论是产前还是产后其E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妊娠组的产后ET水平比产前明显下降(P<0.05),重度、中度、轻度PIH组则产前产后无明显变化。眼底视网膜病变各期产前血E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随着眼底病变的加重,其血浆ET水平也相应增高。结论 血浆ET水平与PIH的病情和眼底病变有密切关系,ET可能在PIH眼底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ET可能是反映PIH和视网膜病变程度的良好指标。

  【关键词】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视网膜疾病 内皮素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是妊娠期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基本病理变化是全身小动脉痉挛。眼底动脉是全身唯一可直接观察到的小动脉,通过眼底观察视网膜血管变化是了解PIH患者全身血管变化的简便、有效的手段。内皮素(ET)具有强烈而持久的收缩血管作用,比血管紧张素Ⅱ作用强10倍。在微循环障碍、组织缺氧等条件下,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导致ET释放增加,因而血浆ET增加是血管受损的重要标志[1]。ET与PIH患者眼底视网膜血管病变的关系目前报道尚少[2]。为此,我们对35例PIH患者眼底视网膜血管病变与血浆ET水平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选择2002年1月至2006年8月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产妇,分为PIH组和正常妊娠组。(1) PIH组:35例,其中轻度10例,中度11例,重度14例;初产妇8例,经产妇27例;年龄24~38岁,平均年龄 (28.0±3.4)岁;孕周32~39周,平均孕周(35.1±3.8)周。PIH诊断符合文献[3]提出的标准;(2) 正常妊娠组:35例,其中初产妇11例,经产妇14例;年龄23~36岁,平均年龄(27.4±3.0)岁;孕周37~40周,平均孕周(38.8±2.1)周。两组观察对象间年龄和孕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观察对象均无原发性高血压病、急慢性肝肾脏疾病、心脏疾病,亦无其他妊娠合并症等。

  1.2 方法

  PIH组和正常妊娠组均由指定的专业医师在产前(未开始治疗前)和产后2~3d内进行全面体检,测定血压、检查眼底等,详细记录胎次、孕周、血压、头晕、头痛、恶心、水肿、蛋白尿等临床资料。PIH组常规给予吸氧、硫酸镁、硝苯吡啶等降压治疗,同时进行胎儿监护。

  PIH组和正常妊娠组均于产前1~2 d和产后2~3d 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6 mL送检,并于2 h内分离血清,分双份密封,放置于-80 ℃冰柜保存,集中测定。PIH组和正常妊娠组产前、产后各取血35例。血浆ET测定为ELISA法,试剂盒由美国Cayman公司提供。

  眼底检查:复方托品酰胺散瞳后,用直接检眼镜检查眼底。眼底病变分期标准根据文献[4]并稍加改进,将眼底视网膜病变分为4期:0期:为正常眼底改变;I期:视网膜动脉痉挛期,视网膜小动脉功能性痉挛狭窄,管径粗细不等;Ⅱ期:视网膜动脉硬化期,动脉狭窄明显,动脉壁反光增强,可见动静脉交叉压迫现象,动脉:静脉=1:2~3;Ⅲ期:视网膜病变期,动脉:静脉=1:3~4,视网膜可见水肿、出血,甚至浆液性脱离;Ⅳ期为Ⅲ期基础上出现视盘边界模糊、色泽淡、水肿,严重者视盘结构完全消失。

  1.3 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AKx-〗±s)表示。应用SPSS 8.0 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q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PIH患者轻、中、重度组及正常妊娠组血浆ET水平比较

  重度、中度、轻度PIH组产前及产后的血浆ET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重度、中度、轻度PIH组之间无论是产前还是产后其E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妊娠组的产后ET水平比产前明显下降(P<0.05),重度、中度、轻度PIH组则产前产后无明显变化。见表1。表1 PIH患者与正常妊娠者产前产后血浆ET水平比较(略)

  2.2 PIH患者眼底视网膜病变各期产前血浆ET水平比较

  PIH眼底视网膜病变患者中,0期9例,I期8例,Ⅱ期8例, Ⅲ期7例, Ⅳ期3例。眼底视网膜病变各期产前血浆E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随着眼底病变的加重,其血浆ET水平也相应增高,见表2。表2 PIH患者眼底视网膜病变各期产前血浆ET水平比较(略)

  3 讨论

  PIH可致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可分泌血管活性物质ET。ET具有强烈的收缩血管作用和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参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肺心病、哮喘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过程。在血管痉挛性组织缺血、缺氧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病变中起重要作用[5]。ET对眼球,特别是视网膜血管和微血管的作用,近年来开始受到重视。动物实验证明,牛、兔、猪等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可合成并释放ET, ET通过与受体结合而起作用。ET有2种受体均见于人眼视网膜血管及微血管中。ET与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后,促进Ca2+从肌浆网中释放出来,同时细胞Ca2+通道开放,Ca2+内流增多,使细胞内Ca2+浓度增高,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持久收缩 。注射ET于玻璃体内,视网膜动脉立即发生强烈而持久收缩(可持续50min),网膜血流量显著减少甚至停止,导致网膜缺血、缺氧,同时引起视神经缺血。而对睫状体、虹膜、脉络膜及眼内压无影响 。

  本研究发现,PIH患者血浆ET水平增高,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升高,提示血浆ET水平与PIH的病情有密切关系, ET可能是反映PIH程度的良好指标。本文结果还显示,PIH患者血浆ET水平也随着视网膜血管病变的加重而升高,提示ET在PIH视网膜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正常妊娠者产后血浆ET水平均较产前显著下降(P<0.05),而PIH患者产后血浆ET水平仍明显高于正常妊娠者,可能是PIH患者血管内皮损伤严重,产后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持续释放ET之故。因此,结合临床情况检测血浆ET水平,对PIH视网膜血管病变可能有一定预测作用。 抗ET治疗将能防治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值得今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PARK J Y, TAKAHARA N, GABRIELE A,et al. Induction of endothelin1 expression by glucose: an effect of protein kinase C activation[J]. Diabetes, 2000,49: 1239.

  [2]雷宁玉,李法升,考华婷,等. 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眼底视网膜血管病变关系的临床研究[J].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4,20(1):1215.

  [3]王世阆.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乐杰.妇产科学[M]. 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14123.

  [4]张惠蓉.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眼底改变//李凤鸣. 眼科全书[M].中册.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3052306.

  [5]EVANS T, DENG D X, MUKHERJEE K, et al. Endothelins, their receptors, and retinal vascular dysfunction in galactosefed rats[J].Diabetes Res Clin Pract, 2000, 48(2): 7585.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