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一垂直性眼外肌麻痹诊断方法的改进
发表时间:2010-05-27 浏览次数:645次
作者:史建江 作者单位:(054001)中国河北省邢台市,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眼科
【关键词】 外肌麻痹
0 引言
单一垂直性眼外肌麻痹多数是由炎症、外伤、机体代谢障碍、中毒或颅内占位性病变等所致,患者出现的典型症状为复视和歪头。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都在不断寻找一种既简单又准确的诊断方法,现常用的有Parks三步法和Helveston两步法。1989年张文签等又研制了一种多功能斜视诊断尺,可用于诊断单一垂直性眼外肌麻痹,方法可取。我们从数年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一种较为简单快速的诊断方法,以供同仁参考。
1 临床资料
检查方法:本诊断方法分两步,概括为十个字:高上低下转,高直低斜歪。高上低下转:“转”即观察内转眼的情况。双眼从原在位向两侧运动时,观察向哪一侧运动时,眼位的垂直偏斜度加大。(1)如果向右注视时分离相加大,则注意内转眼的左眼是上斜还是下斜。如果左眼眼位上斜,即眼位高,则为左上斜肌或右上直肌麻痹,均为上方肌肉,即为“高上”。如果左眼眼位低则为左下斜肌或右下直肌麻痹,均为下方肌肉,即为“低下”。(2)如果向左注视时分离相加大,则注意内转眼的右眼眼位是高还是低,高则是右上斜肌或左上直肌麻痹,即为“高上”。低则是右下斜肌或左下直肌麻痹,即为“低下”。这样就将麻痹肌确定在上方或下方两条肌肉内。高直低斜歪:“歪”即歪头。注意患者平时向哪一侧歪头,因患者歪头是为了采取代偿头位获得双眼单视或避免复视。若向高眼位侧歪头,则是上直肌或对侧眼下直肌麻痹,均为直肌,故称“高直”。若向低眼位侧歪头,则是上斜肌或对侧眼的下斜肌,故称“低斜”。使用体会:“高上低下转,高直低斜歪”这十个字很容易记忆。“上、下”是根据内转眼眼位而定。“直、斜”是根据歪头而定。例如:患者平时向右侧歪头,头在正位向右侧注视时左眼眼位高,则定为高上,即右上直肌或左上斜肌中的一条肌肉麻痹,头向低眼位的右侧歪头,则定为低斜,故诊断为左上斜肌麻痹。因此使用中非常简单、快速、准确。
2 讨论
关于垂直性麻痹性斜视多数学者根据复像检查及眼肌力计检查分析,确定是哪一条眼外肌麻痹。利用复像诊断,患者右眼戴红镜片,左眼戴绿镜片,检查者根据患者向九个方向眼位转动时所出现复像最大距离的方位,确定是哪一条眼外肌麻痹。徐时元等曾制成表格用于诊断眼外肌麻痹,虽然一查便知,省去了繁杂的分析,但记忆表格比较麻烦。而本方法避免了使用复像检查及繁杂的复像分析,易于记忆、便于普及,利于初学者应用和掌握。代偿头位是麻痹性斜视的主要特征。代偿头位的目的:(1)置双眼单视野于正前方;(2)获得较好的视力;(3)尽可能使注视时间得以延长和持久;(4)减轻视疲劳。代偿头位是为了克服复视,补偿眼外肌功能的不足而出现的一种异常头位,因此注意代偿头位的变化是诊断的重要依据。垂直肌麻痹的代偿头位有两种:头向肩部倾斜和下颏的上举与内收。这主要是由4条垂直肌肉决定的,若从内、外旋转肌组或上、下转肌组进行分析考虑,自然很麻烦。但垂直肌麻痹,必然都伴有向肩部的倾斜。Parks三步法和Helveston两步法[1]中的头向右肩或左肩倾斜,都是根据观察头被迫向某肩倾斜时两眼位垂直偏斜度加大的情况而作出诊断。而本方法则直接利用其代偿头位进行诊断,不必观察头在被迫倾斜于其代偿头位对侧时眼位垂直偏斜度加大的眼位,也不考虑下颏的上举和内收,因此这种方法能更简单、更快速的做出诊断。
【参考文献】
1 李凤鸣,刘家琦.中华眼科学(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26942696